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陀,是印度的梵语,意为觉悟了的人。2500年前诞生的释迦佛,这位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王子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为佛教的开启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无从得知。

但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人们也开始刻画和塑造心中的佛,由此诞生了佛像艺术。

佛像艺术它以佛教思想和信仰为基础,是出于佛教独特的仪式和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由于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艺术也起源于印度,并经过中国传播到亚洲各地,并各自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

追溯到起源,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没有留下遗物。佛灭后佛舍利(佛陀遗骨)被追随者们分割开来,带回各个地方埋葬,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的佛塔。这也是最初的佛像的雏形。放置舍利的佛塔(stupa)是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纪念碑,佛塔本身和周围都被庄严地装饰着,雕刻的内容以佛祖前世的故事和佛教传统为主。

除了传统当中所说的优填王甚是想念佛,请人用旃檀木雕刻了第一尊佛像,以及各地的佛陀未出家的等身像以外,也有佛祖本人的第一尊塑像在印度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制作的学术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旃檀佛像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藏拉萨大昭寺 十二岁等身佛

犍陀罗艺术可以说是印度-希腊艺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佛教向北及向东传播,阿富汗、中国新疆等地区也产生了佛教造像艺术,并带有较浓厚的犍陀罗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三世纪 犍陀罗佛像 青年佛陀坐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舍卫城大光明神变图

四~五世纪 犍陀罗泥塑佛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于阗 千手千眼观音像壁画残片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局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在中土迅速发展。随着大江南北各地寺院的建造和石窟的开凿,佛教造像也大量地出现。此时期的佛像身形清瘦,脸型长方,眉目细长,神态静肃,印度艺术的痕迹逐渐消失,而中国元素则不断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晋南北朝一佛二菩萨造像

在题材上,常见有一佛二菩萨造像,许多造像还带有巨大的莲瓣形背屏。该时期的佛造像与印度的不同,也奠定最初的佛造像的中国化的基础,佛像又是如何进行中国特色路线的呢,且见后续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