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好久不见,我是专注于综合理财规划的理财师刘唯。

买高股息银行股是否可以取代存银行?

自我从业以来被问到过多次。所以这篇文章来集中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源自不少理财大V的观点,说银行股股息率很高,去年不少在5%以上,甚至7%,长期持有银行股吃股息比任何理财产品都香。

况且现在银行利率也在走低,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了。

是不是乍一看还挺有道理,有了想把存款取出来充值股票账户梭哈银行股的冲动了。

先别急!

操作之前,我们先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买银行股是否胜过存银行?这个问题其实是想把银行存款与银行股这两个主体进行一下综合比较。

既然是比较,我们就来逐个分析,先从银行存款的基本要素说起:

银行存款,主要产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

这三者都有存款保险体系的保护,即使银行破产,50万以下存款也是刚性兑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的年利率主要是3%-3.6%左右(单利计算),一般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是无风险固定收益资产的代表。

另外两个无风险固定收益资产则是国债和长期储蓄险。

一个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由财政部发行,以国家税收为保障的长期债券,最新一期电子式国债的票面利率为3年期3.2%,5年期3.37%(复利计算)。

另一个则是保险法保护的长期储蓄险,预定利率为3.5/4.025%(复利计算),可以锁定长期利率,需持有较长时间。

聊完银行存款,我们这里再来分析分析银行股。

银行股的股息率

这里简单聊一下股息率,股息率=每股现金分红/该股票现价×100%

从公式可以看出,这个指标与股价直接挂钩,也就是说,分红固定的情况下,股价越高,股息率越低。也可以变相理解为,在利息总额确定的情况下,你的本金多少,决定了利息率的多少。

先看以当下国内A股市场的银行股价格为基准的过去6年的股息率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一看,的确不少银行股息率不低,“看上去”比银行利率要高不少,不少银行年均股息率都超过了4%。

但是,先别高兴太早,股息不等同于利息,银行股分红的一些细节还是要搞清楚。

不能被忽视的除息日

除息日,对于投资银行股的人来说来说,这是个必须要知道的概念。

除息日,是指股息(分红)发放的那天,企业拿一部分一年新赚的钱分给自己股东,股东获得一定现金的日子。

但是这笔钱在股价的表现形式却是:除息后基准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每股所派现金。

也就是说,在发放完股息之后,你的总金额是不变的,持有形式变成了股票市值+现金,也就相当于你持有1万块钱股票,在分红那天变成了9000块钱股票和1000块钱分红,钱还是那么多钱,只是持有形式变了。并不是小部分人所理解的像银行存款那种到期后本金不变,但能获得一笔利息这样的形式。

至于为什么分红是从自己股票市值扣这种形式,这里就不详谈了,这个属于股票的一个基本知识。

银行股的历史收益率情况

其实分析一个事,先查查它的历史数据,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分析历史数据之前先普及一个概念,那就是复权

复权主要用在股票K线图之中,指把因为除息或除权而造成的K线缺口进行修复,视其和除息除权前的走势保持一致。使股价能更真实的反映历史情况,能更准确的反映出股票在包含了分红之后的历史收益率。

以下银行股以雪球的近5年历史复权价走势作为数据参考:

首先我们先来看最有名的五大国有行的近五年复权价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商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通银行)

由图可知,国有五大行这五年的走势基本都是相似的,基本都是在一个价格区间内进行上下波动。

而且可以发现,除非是17年8月之前银行股小牛市期间买入的,17年8月之后买入的,不做波段,持有到现在,那总收益率会基本接近于0%,而且,这还是含了分红之后的收益率。

但是这些年也有依靠优秀的经营水平,优质的资产质量而跑出α行情的银行股,例如招商银行和和宁波银行,在近五年里都走出了翻倍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商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波银行)

但更多是这些年经营得不太好的银行,或者说是不受市场偏好的银行。大多数是以下这类走势,加上了分红却还是落个亏损20%—30%的结局,这种走势占了这些年银行股的大多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浦发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生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夏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银行)

根据以上这些图,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特征:

1、整体表现弱

2、波动不小

几乎所有的银行股,在过去5年,至少有过20%以上的回撤。这意味着即使是银行股,回撤也并不低,是高波动的资产。

3、分化很大

不同银行的年化收益差距很大,强如招商、宁波,年化收益都在20%以上。但如果选中了弱的,如民生,华夏等,则年化收益都是负数。

这意味着,银行股不能无脑买,也是非常看重选股的,需要对各个银行的经营情况有深度的认知。

银行股低估值之谜

了解当下股票市场的人都知道,银行业基本成为了A股估值最低的行业,大规模破净,同“地产股/保险股”共同称为A股中的三傻。

所以也有不少人觉得市场错了,重仓银行股,但大多数结局不佳,银行股到现在也没有进行过大的估值修复。

所以市场真的错了吗?低估值真的就代表低估吗?

为什么银行股多年不涨,市场究竟在担心什么?

深度思考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银行作为高度成熟的行业,高增长时代已过,缺乏成长性,业绩增长很低,且长期利率走低和优质资产荒使市场对银行业未来利润和分红预期较差,制约了银行股的估值。

2、银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是个经营风险很大的行业。

众所周知,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放贷款,例如以3%的成本吸收存款,以5%的价格发放贷款,从而赚取利率差,且银行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它是用少数资本金撬动大量资产的高杠杆行业,银行的净资产杠杆率基本都是十倍以上。

也就是说,坏账率的多少是银行的生死线。2%的彻底坏账可以让银行一年白干,10%的彻底坏账可以让银行产生破产危机。

近些年市场对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持有怀疑,认为银行有很多隐藏坏账,这个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预期再加上“地产”这个悬之未决的大雷,一直掣肘着银行股的上涨。

3、银行作为央行调节经济的好助手。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为例,身为国企的它们承担着更多的救市责任和ZZ任务,这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股东利益。

银行股最害怕什么?

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知道哪一天会发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直是悬在银行业或是金融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一旦遇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时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国家不出手就要大量倒闭,就算最后能活下来,一轮巨大回撤和原股东权益被稀释肯定是躲不了的,因为国家救的是金融体系,是储户,而不是股东。

正如塔勒布的书里所说,他认为银行业承担着负面黑天鹅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仅仅一次拉美债务危机,就亏掉整个美国银行业有史以来赚到的全部利润,一次黑天鹅就让几百年的利润累计灰飞烟灭。

就像2020年3月美股四次熔断那一轮,美股中跌幅最大不是疫情受损股,反而是银行,因为当时市场担心疫情会引发金融危机,虽然后来实践证明疫情不会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所以银行股又涨回来了,但也足以见得银行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敏感程度。

还有近期发生的局部断供潮,就吓得国内银行股集体回撤了5~10%。

我国四大行上市前也遇到过非常严重的坏账危机,农行甚至超过30%+,达到了技术性破产的状态,如果不是财政部掏出万亿剥离坏账,四大行恐怕就不是现在这个光景了。

正因为银行的商业模式天然就具备高风险,所以国家才会严格控制牌照和市场准入,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来减少极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就已经有了标题问题的答案。

银行股和银行存款,谁也无法取代谁,没有可比性。

如果真存在一方能取代另一方,那另一方就压根不会存在,既然存在,也必有其合理性。

一个是存款,一个是股权,如果真的发生极端风险,存款的偿付性将远远优于银行股权。但如果一家银行经营得好,银行股东也能分享到企业成长的红利。

所以,银行股并不能因为挂着“银行”名字而就能和其它行业股票有什么不同,股票就是股票,终是要落脚到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企业经营和企业成长中去。

买银行股的本质还是一种投资要因为看好银行业而买银行股,而不是用替代储蓄的逻辑去配置银行股。

想了解综合理财规划,欢迎关注工重号:唯论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