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根白丝竟能牵出千万财富;他只是带着村民三天三夜不睡觉,就能有几十万的收入进账。不仅如此,他还改变了当地几十年不变的养蚕模式,让蚕在平板上吐丝,每吨可以卖到120多万元,价格是普通蚕丝的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种养殖技术在当地却因成本太高,风险大没被推广。而有个叫陈国民的人却降低了风险,并赚了大钱,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本期子牙童趣三农致富,和你一起聊聊陈国民走出的养蚕新丝路。

子承父业

陈国民是浙江海宁人,家中从事桑树苗事业,年轻时,和父亲一起走南闯北卖桑树。2006年,父亲将家中生意交由他打理。陈国民到达广西,在当地销售桑苗。

广西高温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合桑蚕生长,一年12个月,其中10个月都能养蚕,最多可以养出12批蚕茧,2018年,广西桑园面积突破300万亩。养蚕在当地并未形成规模化,桑农也整日为蚕茧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养蚕用的是塑料簇,这是一种特殊的塑料网,网之间被分隔成独立的空间。因为蚕在吐丝的时候必须依靠一个支点,只有找到支点才能形成蚕茧。在蚕要吐丝的时候,将蚕放入其中。就能收获蚕茧。

蚕有一个习惯,喜欢往上爬,并且它们没有那么聪明,不知道自己只能待在特定的网格中。很多时候,两个蚕可能挤在一个空间里,形成双宫茧。

大家都知道,蚕茧经过加工才可用来织布,造纸等等。完美无损的蚕茧,一斤能够卖到46元,但双宫茧的价格只能卖到23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蚕茧是由蚕吐出的一根丝包裹而成。缫丝企业在加工时,只要找到一头就能拉出完整的蚕丝,满分蚕结最长能抽出1200多米的丝。双宫茧是两个蚕共同形成的蚕茧,蚕丝会纠缠在一起。即使低价售卖,有的缫丝企业也不愿收购。

用塑料簇养出的蚕茧,至少有一半是双宫茧。所以,广西的桑蚕产业难以规模化,当地很多农户辛苦养蚕一整年,赚不到任何钱。

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但长期和桑蚕产业打交道,陈国民看着好好的资源被浪费,于心不忍。他决定进入养蚕行业,引进新模式、新理念,解决养蚕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起步,陈国民就将革新进行到底,放弃塑料簇,用方格簇养蚕。相比塑料簇,方格簇独立空间更大,还能够通风透气,上下自由移动,有效降低了蚕生病死亡概率。

为了解决双宫茧,他特意在放蚕的时候,多留了几个空格小,蚕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房间。经过多次实验,陈国民成功将双宫茧概率降到2%。他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村民,大家这样养蚕后,收入蹭蹭上涨。

陈国民的基地还卖蚕苗。蚕从出生到成茧,一般需要25天左右,每四天算作一龄。他卖的蚕苗跟别人不一样,之前村民们只能买到三龄蚕,从他手中可以买到四龄蚕,这样大家就能少养一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出发点很好,想帮助村民多赚钱。三龄蚕太小,很容易生病,有时候存活率还不到50%。因此,陈国明才打算将蚕养大一点,再转手卖掉,这样可以降低村民养蚕风险。

但是,他的四龄蚕出现严重问题,存活率没有预想的高。在基地,四龄蚕至少有95%能够活下来,到了农户手中,只能达到70%左右。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次摘桑叶发现了原因所在。新发的桑叶,叶子柔软,拿在手上能够明显感觉到,较老的商业比较粗糙,还扎手。

遭遇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龄蚕刚刚蜕皮时,嘴巴十分敏感,如果吃老桑叶会划破嘴唇,导致感染,最终死亡。村民们在喂蚕的时候直接把桑树砍掉,老桑叶,新桑叶一起切碎,喂给蚕。有的蚕不幸吃到老桑叶,自然会生病。

为此,陈国民会在四龄蚕蜕皮后,先给它们喂一顿嫩桑叶,嘴巴适应后,再卖给村民。即使之后蚕宝宝再吃老桑叶,也不会出现划破嘴巴的情况。

在他的努力下,蚕的单存活率都在95%以上。蚕茧个头较大,质地均匀,缫丝企业看后非常满意,每斤收购价比以前提高了2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几年发展,他带动4万多名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合作社销售额高达5000万元。方格簇养蚕规模化,标准化后,陈国民开始寻找新商机,想要打开全新市场。

因为蚕茧加工后才能使用,所以他打算让蚕直接在平板上吐丝。这样做,可以拓宽产业链,生产出高附加值蚕丝。

之前,有人做过平板蚕丝,但风险太大,无疾而终。然而,在陈国平眼中,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愿意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程并不容易,2020年,他开始触及平板丝行业,起初,忽略了蚕所排的废谢物,以死掉的蚕,导致平板丝被污染了,没人收购。

前前后后,他做了十几次实验,损失了几十万元,光是请工人都花了大价格。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一直鼓着劲,一定要挑战成功。

越搓越勇的陈国生,最终成功织出干净丝滑的平板丝。在蚕吐丝的时候,他会请工人日夜轮流照看,一旦发现蚕的排泄物或者尸体,立马从平板上拿掉。如果蚕宝宝不小心掉到平板外,要立马放到平板上。

步入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平板上放1000多个蚕宝宝,只需耐心观察蚕的情况3天3夜,就能有几十万的收益。

这项工作听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却十分磨人。工人们必须打起十足精神,不断观察平板丝是否出现状况,发现有污染物,立马拿纸擦干净。晚上,大家各自拿着手电筒,仔细看着蚕宝宝认真工作。

对蚕来说,在平板上吐丝也是一项技术活。平常,它们会找准一个支撑点,把自己结成茧。光滑的平板上面什么都没有,蚕宝宝只能一点点把丝平铺在上面。它们安静的工作,寻觅最佳位置,小脑袋左一下,右一下晃动,只为在平板上呈现最好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板丝每吨能卖到120多万元,是普通蚕丝的3倍。陈国民生产出的平板丝特别光滑,不像蚕茧那样粗糙,还泛着晶莹的白光。

平板丝很均匀,像精密仪器织出来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是蚕宝宝没日没夜吐出来的。一个平板上一般会有3到4层丝,不需要像蚕茧那样再去缫丝,可以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做成面膜,宣纸,服装等。

通过平板丝,陈国民创造了很多财富。这些财富是他用心的结果,因为平板丝上的蚕宝宝也是精心挑选的,都是优质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蚕放到平板上吐丝前,他会和员工一起挑选身体颜色呈黄色的蚕。这样的蚕体内全部是丝胶,立马就要吐丝。放在阳光下,可以看到,蚕宝宝的身体是透明的。而发青的蚕宝宝,身体里面含有桑叶,丝胶并不饱满。

陈国生生产的平板丝质量上层,很多企业会提前预订。2021年,他将手中平板丝卖往全国各地,销售了3.85吨,带着全村人走出一条养蚕致富路。

他通过养蚕,让大家过上光洁明亮的生活。养蚕期间,陈国民一直坚持创新,抛弃落后的老办法,颠覆性推出新方法。一直以来,广西的桑蚕产量占据全国52%,通过陈国民的带动,再次将广西桑蚕事业壮大,闻名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了陈国民半路出家养蚕的故事,你觉得创新是否能带来财富?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写出更好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