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陶力、易佳颖

统筹:张伟贤、林坤

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公告显示,相关流程预计在2022年年底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后,阿里巴巴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将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已经收到董事会授权,可申请增加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受此消息推动,阿里巴巴港股上午大幅拉升,目前涨幅已超接近6%,最新报105.60港元,最新市值2.29万亿港元。

蚂蚁集团管理人退出合伙人名单

同时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2财年年报,披露了最新合伙人名单。

年报显示,阿里巴巴合伙人目前共有29名成员,除此前宣布退休的部分成员外,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相关成员包括井贤栋、倪行军、曾松柏、彭翼捷等也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这是蚂蚁集团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又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与主要股东阿里巴巴的隔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蚂蚁集团管理层的相关成员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蚂蚁与阿里巴巴的隔离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架构会更加清晰透明,可以进一步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独立决策。

另据阿里年报披露,阿里巴巴合伙近期修订了《合伙协议》,按照最新协议,合伙人应由阿里巴巴集团人士担任,因此,从2022年5月31日起,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方人士不再担任合伙人。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7月,阿里巴巴创建了合伙人机制,蚂蚁集团的前身支付宝起源于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与阿里巴巴一脉相承。

基于历史原因,蚂蚁集团的部分管理层成员成为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在蚂蚁集团成为独立集团之后,仍保留了阿里巴巴合伙人身份。

事实上,自蚂蚁集团整改工作启动以来,提升公司治理及董事会的独立性一直是该公司的关键词。一年多来,蚂蚁集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完善其公司治理体系,包括持续强化董事会作用,扩大董事履职范围,引入更多外部独立董事等。

目前蚂蚁集团董事会已有4名独立董事,独董占比提升至50%,来自股东阿里集团的非执行董事则由3名进一步减少到2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重主要上市的变化

据了解,2018年香港交易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但在交易机制设计上,大多以美国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挂牌多采用“二次上市”模式。

但近段时期以来,双重主要上市正在逐渐取代二次上市,成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

截至目前,已有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实现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双重主要上市”。

与此前相比,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预计将主要带来三点变化:

一、相关公司不仅可以在香港市场上融资和交易,还将正式获得“港股”的法律身份,从而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中国国内投资者能够更加便利购买中概股,分享国际市场的增长红利,同时也有利于中资机构增加在国际市场定价权中的权重。

三、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预计国际投资者将更多配置阿里港股,可能给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

同时,阿里巴巴港股也将符合港股通资质,未来的内地投资者直接投资阿里巴巴股票将变得更加便利。今年上半年,在美股市场动荡之际,中国互联网公司掀起了回购潮,以求在增长放缓之时,能够稳定投资者的情绪。

长期来看,此次阿里巴巴回归港股,很有可能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新起点。而香港金融实力的增强,对我国吸引外资、发展自身作用巨大。

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已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融资的主要渠道。数据显示,港交所主板历年IPO募资总额中90%都是内地公司。

创投人士分析认为,由于退市风波犹存,很多欧美二级市场投资基金即便知道中概股估值被低估,也不敢贸然大举抄底抬高估值,导致中概股低估值状况持续。

若中概股成功回归港股,局面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因为欧美二级市场投资基金知道中概股不会在港股退市,因此就敢于大举抄底,从而令中概股估值得到修复。

“港股通”开通后,中国国内机构交易额度在香港市场中的占比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资金的流动和投资的便利,或将进一步利好中概股,助力公司估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