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啊萍的身份被确认,既不是虚构也不是化名,而是一名真实的90后。

吴啊萍,1990年出生,福建人。自幼生活在福建晋江,2000年时随父母一同搬到南京,2009年被北京协和医院医学院录取,2013年进入南京一家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019年辞职去五台山当居士,直到今年7月22日其供奉牌位东窗事发,被南京市公安局立案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吴啊萍供述,她了解到日本侵华所犯下的罪行后,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后,吴啊萍逐渐产生心理阴影,长期被噩梦缠绕,直到接触到佛教之后,产生了通过供奉5位侵华日军战犯“解冤释结”、“脱离苦难”的想法 ,并在南京玄奘寺得以实施。

按照吴啊萍的逻辑,她只需要供奉五位日本战犯即可,又为何要供奉华群,华群又是谁?

华群是谁?

华群,原名明妮·魏特琳,美国人。1912年,魏特琳大学毕业,被派往中国担任传教士一职,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她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华群。

刚刚踏进中国的大门,华群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糟糕的基础教育、差到极致的卫生情况,华群历历在目,她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

1919年,华群抵达南京,这座古都似乎对华群有着天生的吸引力,她打算在这里定居。同年,华群被聘为金陵女子学院教师,正式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为了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华群通过对外渠道,积极联系美国华侨为这所女子学院捐款捐物,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直到1937年。这一年日军侵华,这种平静而又神圣的生活被打破。

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上海沦陷,南京上空开始出现大量的日本飞机。尽管学校修建了防空洞,但也无法容纳如此多人,学校开始组织学生撤退。

华群此时并没有随着全校师生一同撤退,她想要留在学校。学校和美国大使馆多次要求华群撤离,均遭到了华群的拒绝。因为她要看着整座南京城,看着她费尽心血所扶持起来的学校。

对于这一段历史,华群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道:“这就是我的使命,就像男人不应该弃船涉险,女人不应该弃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华群的心里,这所女子学院,就是她的儿子。

留下来的华群成为了女子学院的代理校长,这个名头不是名义上的,而是落到了实处。

这所学校在使馆区,受国际法保护,学校的结构又十分坚固,作为避难所是一个不二的选择,于是一座收容所在华群的组织下成功建立。

日本开始对南京发动空袭后,富人早就带着财富逃离南京,剩下的只有穷人和流浪汉。

随后一则消息在民间流传,金陵女子学院有美国人,日本人不会去,学校有个姓华的老师专门收留难民,一传十,十传百。

一批又一批的妇女儿童被带到女子学院,妇女们说:“华小姐就是观世音菩萨!”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炮轰南京城。华群独自一人站在学校门口,一批又一批的国军士兵从学校门口经过。

这里是使馆区,中日双方士兵一般不会从这里经过,此时的华群已经意识到,南京要守不住了。

此时南京已经是火光冲天,民不聊生,百姓无处可去,手无寸铁的男性也跑来女子学院避难。但学校怎么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她只能含着眼泪相劝,让他们离开。

女子学院虽然在使馆区,日本人哪管得了这么多,南京沦陷不久后就开始突袭使馆区。鉴于美国家大业大,日本兵对美国兵还算是客气,没有对女子学院动手。

渐渐地,日本人胆子越来越大,公然闯入女子学院,以搜藏窝藏士兵为由,从学院中挑选一些长相清秀的女子,她们将遭受什么样的处境,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有谁敢反抗?

华群借着美国人的身份,上前和他们争论,换来的确实一记耳光。华群随即联系大使馆,要求美国政府介入。日本大使馆随即也发布禁止搜查的命令,但在日本兵眼中,这就是一张废纸,依旧隔一段时间就来搜查一次。

金陵十三钗原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在南京被日本占领两个月事件里,有2至8万南京妇女遭受日本兵凌辱,上至6旬老妇,下至12岁幼童,怀胎的孕妇,无一幸免。

发展到后来甚至演化强迫乱伦等一系列不堪入目的事件,只要不从便会遭到日本兵的虐杀,在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的三个月时间里,日军总共在南京屠杀了30万手无寸铁军民。

整个南京风雨飘摇,和人间炼狱没有什么区别,这一座被称为13朝古都的城市,从未遭受过如此的屈辱。

随着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愈演愈烈,日本兵也肆无忌惮,华群不得已想出更多的办法去保护这些老弱妇孺。

一面需要应对日本人的强行闯入,一边还需要负责一整个学校的吃喝拉撒,自南京沦陷以来,华群就没吃过一顿饱饭,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华群在日记中写道:“金陵就是我的家,我不会离开我的家人,我要保护他们。”

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字,都被她践行得无可挑剔。

然而人终究不是铁做的,她能扛得住肉体上的操劳,但扛不住精神上的摧残。每一天华群都要面对遍地的尸山血海,每一天都要面对自己保护的人被日本兵掠去,最终变成一具冰冷的尸骨。

要想摧毁一个人,首先要摧毁他的精神。精神不断受到冲击的华群,再也撑不下去了。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太倦了,倦得连字都写不出来,倦得无法思考。”

在那三个月的时间里,华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很难想象她是以何种毅力坚持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37年8月开始,华群开始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每天的所闻所见,即使在南京沦陷之后,华群依旧坚持着这种习惯,只不过记录的都是日本兵的暴行,而这些记录,也成了战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之一。

遭到诬陷,开煤气自杀

在收留难民的那段日子里,不堪重负的华群还要不断地鼓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她很喜欢对大家说“中国没有亡,中国也不会亡,日本一定会失败!”

某天一个小男孩带着日本军队的臂章跑来女子学院给他的姐姐送饭吃,华群走上去对小男孩说:“你不用戴这个,你是中国人,你要记住你哪年哪月戴过这个东西,你永远也不要忘记!”话毕,华群帮小男孩把臂章取了下来。

华群在日记中写道:“从军事角度而言,占领南京是日本军队的一个胜利,但从道义上而言,这是失败,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然而随着汪伪政府成立,华群漫长的坚持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报纸上却出现了一篇攻击华群的文章,文章以《真正的罪犯》为题,大肆抨击华群,而这篇文章,也成为了压倒华群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篇文章中写道:

让我们看看那个所谓的慈悲女菩萨吧!华女士其实是一个人贩子,一个出卖中国人的叛徒。我们必须揭露她,必须把献给日军的那些妇女和姑娘们的账算在她头上。

前文讲过,每过一段时间,日军就会来一趟女子学院,以搜查窝藏士兵为由带走一批长相清秀的女子,后来这些女子的遭遇就不用多说。

1937年平安夜前夕,日军高级军事顾问找到华群,他们要在一万名难民中挑选100名妓女,就不会再伤害其他人。面对这种请求,尽管华群尽力阻止,但又能奈何得了日本人?

《南京十三钗》中的那一段故事,就是根据此事改编而来,虽然有演绎成分,但大抵如此。

万般无奈之下,华群要求日军必须承诺不抓走良家妇女,并且要让姑娘自愿。这本是在权衡利弊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选项,却成为了后来文章攻击的把柄。

华群已经为这些难民寻求到了最大程度的安全,为了保护更多人她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在这篇文章刊登几天后,华群选择递交辞呈,此时的精神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940不安5月14日,华群接受了官方的意见,华群回到美国养病。

回国之后的华群,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朝着深渊一步一步滑去。

1940年10月20日,华群在给她的朋友写的信中说道:“不管我有多努力不去想别的事情,但我的精神似乎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崩溃。”

1941年5月14日,华群离开中国一整年,这位见惯了生离死别场面的女性依然打开了厨房的煤气,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她的遗体旁的床头柜上,放着一张女子学院避难孤儿的照片,照片上沾满了泪水。在她生命结束的前几天,她对一个友人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当个中国人,中国就是我的家。”

华群被安葬在美国密歇根州雪柏镇郊的公墓里,传教士联合会特意为她制作了一块4尺的大理石墓碑,墓碑上刻着一幅象征金女院的中国古典式房屋图案,房屋顶部用中文隶书写“金陵永生”。

为了纪念她的功勋,重庆政府特地授予她一枚银质奖章。

随着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华群这个名字也逐渐被世人所淡忘。直到80年代,华群那一本厚厚的,装满日本人罪恶的笔记本被公之于世,人们才陡然想起原来南京还有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女菩萨”。

而现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原金陵女子学院)里,立着一座丰碑,她带着微笑注释着这片她守护着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