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鏖兵法兰西

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实施“黄色”方案(Case Yellow),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这次攻势以“死亡的镰割”而闻名于世,德军136个师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其中拥有7个装甲师的A集团军群从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的阿登山区出其不意地突破了法军防线,横扫法国北部,直达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切断了在比利时境内正和B集团军群交战的英法联军主力的后路,将其包围在敦刻尔克,虽然最后33万英法军队撤过海峡,但丢弃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法国的败局已经注定了。

■ 1940年5月,在法国乡间行进的第1山地师骡马运输纵队。

第1山地师是唯一参加这次攻势的德国山地部队。1940年春季,第1山地师从莱茵兰地区调到靠近比利时、卢森堡交界的埃费尔(Eifel)山区,并在那里做进攻法国的准备。第1山地师被编入伦德斯泰特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在利斯特上将的第12集团军编成内作战。和波兰战役时一样,第1山地师还归欧根·拜耶上将的第18军指挥,该军还下辖第5、21、25三个步兵师。第1山地师的任务是紧随德军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山区后,掩护向海峡突击的装甲部队的侧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在行军途中,几名山地部队军官在田野中商讨战况。

■ “敌人在哪里?”山地部队的官兵们观察路堤另一侧的敌情。在法国战役的最初几天,第1山地师一直没有和法军接触。

5月9日晚,第1山地师接到开拔的命令,连夜行军40公里,到达进攻出发地。5月10日,进攻开始,第1山地师在师长屈布勒的指挥下,紧跟在装甲部队后面,向西开进。天还没亮,山地兵们的脚步声已经打破比利时、卢森堡边境山林的平静,在通过巴斯通(Bastogne)后,该师短暂停留了一段时间,于11日又行军了一整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一路上没有看到任何敌人的踪影,要不是西方隐约传来的炮声和头上不时飞过的德军战机,山地兵们还真以为现在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搞一次武装郊游而已。第1山地师在5月14日到达默兹河(the Meuse),并在色当(Sedan)以南的弗梅(Fumay)渡过了法军防线上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守卫在这里的法军已经在德军装甲部队和斯图卡轰炸机的打击下四散奔逃了。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天,可山地兵们还一枪没放,只是不停地行军。第1山地师在法国战役中的第一批伤亡也不是由敌军造成的,而是先头连在14日夜间连夜通过一座已经损坏的桥时,桥梁突然坍塌,多名山地兵落水后被激流卷走。次日天亮后,第1山地师主力通过工兵在夜间紧急搭建的浮桥渡过默兹河,随后向西急进,用一双脚底板奋力追赶坦克的履带轮子。一路上,山地兵们终于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气氛,道路两旁到处是被击毁、抛弃的法军车辆和装备,不断有高举双手的法军士兵向德军投降。直到5月17日,第1山地师还没有和敌军发生任何接触。5月18日,当第99山地团第3营接近一座叫罗克鲁瓦(Rocroi)的小城时,一队法军坦克从附近的树林中冲出来,向山地部队的行军队列发动攻击。山地兵们迅速散开战斗队形卧倒在地,反坦克连以最快的速度放列,开火射击,炮弹准确地击中了目标,法军坦克很快就退回树林。在随后对树林的搜索行动中,山地兵们找到了一个法军师部,俘获了包括4名上校在内的约200名法军官兵和一些完好无损的坦克。5月19日,第1山地师接到命令,改变进军方向,向西南方前进,到达瓦兹—埃纳运河(Oise-Aisne Canal)一线,并建立坚固的防线,掩护正向亚眠(Amiens)挺进的德军装甲师的侧翼。自从穿过卢森堡边界后,山地部队已经前进了350公里,相当疲惫。

■ 在山地兵的进军道路一旁,随处可见法军丢弃的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山地师守卫着一段35公里长的防线,与该师隔河对峙的是法军第87殖民地师,法军显然也决心坚守运河一线阵地。还不等山地兵们进入在运河北岸的阵地,整个师的正面就遭到了运河南岸法军重炮群猛烈、持续的轰击。这些毁灭性的炮火非常准确,法军的炮兵观察员在运河以南的山岭上设置了观察哨,为法军火炮校正弹着点。屈布勒将军决心在得到新的命令前坚守运河防线,他在正面部署了两个团:第99山地团在左,第100山地团在右,第98山地团沿埃纳河(the Aisne)布防,掩护全师开放的左翼。双方士兵隔着运河虎视眈眈,炮火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这种对峙持续了一周多时间,在此期间,德军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英国远征军被包围在敦刻尔克,法军的最后抵抗也被粉碎,比利时和荷兰的军队已经投降,德军已经取得了战役第一阶段的完全胜利,很快,B集团军群的部队就会和A集团军群就一起转向南,摧毁索姆河(the Somme)以南的法国军队,彻底夺取战役的胜利。从6月1日开始,第1山地师就开始为再次进攻做准备。德军统帅部计划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发起三个主要攻势,其中最重要的是集中装甲部队突破所谓的“魏刚防线”(Weygand Line),这条法军仓促建立的防线远远比不上一战时那些精心布置、纵深宽广的堑壕体系。德军的士气非常高昂,山地兵鲁道夫·弗莱克(Rudolf Flecker)和其他德军士兵一样对胜利坚信不疑:“我们的信心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不亲身经历的人是不能体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光荣的感觉,我们将要取胜。我们在法国北部取得了陆军在1914年到1918年没有取得的胜利。如今我们正准备跨越马恩河(the Marne)、索姆河和法国的其他大河,为德国赢得胜利,这胜利将洗刷《凡尔赛和约》的耻辱!”

■ 来自山地侦察营自行车部队的山地兵们查看被击毁的法军坦克。

■ 山地工兵部队搭建的浮桥对于第1山地师跨越法国众多的河流非常重要。

6月初,随着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走,法国战役的第一阶段结束了。6月5日,德军恢复进攻,开始代号为“红色”方案(Case Red)的第二阶段作战,装甲部队转向南方,向法国内地突进,第1山地师也从先前守卫的地区转入了进攻。此时,该师已经转归B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第44军指挥。山地兵们首先要强渡眼前这条20米宽的运河。5日凌晨,第一攻击波的突击队已经潜伏在河边,每个人手臂上都缠着用于夜间识别的带子,河面上飘着薄雾,没有炮声,只是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枪响。5时,德军开始炮火准备,爆炸的火光照亮了河面。半小时后,炮火向法军纵深延伸,德军的机枪和迫击炮也开火了,掩护突击队过河,冲锋舟像箭一样冲过河,突击队员很快登岸和法军交上了火。后续部队每六个人扛一艘橡皮艇冲到河边,下水登船,奋力划过河去。法军机枪在河面上打出片片水花,小艇被炮弹激起的水柱包围。弗莱克后来回忆说:“虽然只有20米距离,但我们却觉得这条运河突然变得又宽又长!”冒着法军的炮火,第99和第100山地团渡过运河,在巩固了桥头堡阵地后,军官们重整了队伍向法军占据的丘陵发起冲击,但遭到顽强抵抗。第100山地团的两个先头营被法军炮火所阻挡,但突然炮击停止了,从法军阵地上传来一片呐喊,一大群来自摩洛哥的殖民地士兵挺着刺刀冲下山来。山地兵们并没有被这些非洲士兵的气势吓倒,也没有胡乱开枪,而是各自寻找隐蔽,端枪瞄准,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步枪、机枪、冲锋枪一起开火,密集的火力让法军士兵伤亡惨重,很快退回到战壕里。尽管法军的反复冲击和猛烈的炮火打乱了德军山地部队的进攻节奏,但在纪律性和士气上都占有优势的德军山地兵是不可阻挡的。在那些法军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山地兵们得到了全体上刺刀的命令,然后三呼“万岁”!一鼓作气冲上法军阵地,同敌军展开肉搏战,将法军防线彻底摧垮。在前锋部队后面,工兵部队在炮火下架设浮桥,以便让火炮和装甲车辆能快速过河,支援进攻。在重武器的支援下,山地兵们冲进了附近的村庄,和法军展开逐屋争夺的巷战。虽然战斗进行得很艰苦,但为了维护精锐部队的声誉,屈布勒拒绝了装甲部队的支援。山地兵们的猛打猛冲使第1山地师成为整个德军的进攻矛头,并迫使法军炮兵匆忙撤退,不能再对德军进行阻拦射击了,而德军炮兵则把火炮推到前沿,以直瞄射击支援进攻。当夜幕降临时,法国殖民军终于崩溃了,向南撤退。在6月5日的战斗中,第1山地师有139人阵亡,430受伤,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山地兵们没有多少时间休息,各团营一面派出巡逻队侦察法军动向,一面抓紧时间补给弹药,后送伤者,掩埋死者,准备次日继续进攻。

■ 第1山地师师长屈布勒将军(右立者)注视着从面前经过的山地兵们。

第1山地师在6月5日的出色进攻在法军战线上打入了一个楔子,但也使自己的侧翼受到法军装甲反击的威胁。6月6日清晨,法军装甲部队对第98山地团发起反击,遭到该团第16连(反坦克连)的阻击,反坦克炮手们用交叉火力将前来进攻的法军装甲车辆全部击毁,挫败了法军切断第1山地师后路的企图。战后该连的一名排长米切尔·波欣格(Michael Possinger)少尉因表现出色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他是德军反坦克部队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军人。当侧翼的威胁被解除后,第1山地师根据命令向埃纳河挺进,并在6月6日到7日的夜间渡过该河。6月8日,法军的防御开始全线崩溃。第1山地师不待友邻部队跟进,向南一路穷追猛打,不给法军任何休整、重组的机会,在6月11日跨过了马恩河(the Marne),打破了法军统帅部将德军阻挡在马恩河一线的希望,接着又跨越了塞纳河(the Seine),现在,德国山地部队的“雪绒花”在法军眼中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恶魔之花”。第1山地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卢瓦尔河(the Loire),当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时,该师由朗格(Lang)中校率领的战斗群已经挺进到距法国中部城市然(Gien)仅8公里。第1山地师从那里转向里昂(Lyon),并在这座古城结束了他在法国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被第1山地师俘虏的法军塞内加尔黑人士兵,表情轻松。

■ 米切尔·波欣格。

在历时1个半月的法国战役中,第1山地师行军距离达1826公里,其中大部分路程是通过山地兵们的双脚完成的。该师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掩护装甲部队侧翼的任务,而且在追击作战中势不可挡,令法军闻风丧胆,共抓获了11000名俘虏,缴获了大批装备。第1山地师有三名军官因在法国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不过,第1山地师也付出了446人阵亡,1308人受伤的代价。此外,在法国战役的最后阶段,新组建的第6山地师也参加了突破马奇诺防线的行动,但是,很快就在孚日山区接到了停战的消息。

■ 山地兵注视着里昂雄伟的建筑。

夭折的计划

西线战役很短暂,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都臣服在德国脚下。第1山地师还来不及洗去身上的征尘就准备投入新的行动。1940年7月,该师被调往法国南部靠近瑞士的边境地区,编入C集团军群第12集团军第18军作战序列,准备参加对瑞士的入侵行动,但是,瑞士军队及时完成了动员,严阵以待。考虑到瑞士多山的地形和顽强的抵抗,军事占领的代价将非常高昂。同时,德国也认识到,让瑞士保持中立远比占领它更有意义。对瑞士的军事行动取消了。随后,第1山地师又被调到法国北部的阿拉斯(Arras),为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Operation Sealion)进行为期几周的专门训练。

■ 英国南部海岸的绝壁,德军山地兵们在“海狮”行动中必须克服的障碍。

法国战役后,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和布列塔尼半岛的港口撤离了法国,在匆忙撤退中丢下了大多数的火炮和重武器。势单力薄、失去盟友的英国看起来根本无法抵御连战连捷的德国。希特勒和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计划跨越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根据计划,德军登陆部队将分为A、C两个集团军群,共计27个师,分三个波次进行登陆,其中第一波9个师,约67000人。有两个山地师计划参加“海狮”行动,除了第1山地师外,另一个是第6山地师。他们都属于第一突击波。这两个师都在伦德斯泰特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编成内。第1山地师在第16集团军第7军指挥下,将从加来(Calais)出发,使用突击艇和驳船跨越海峡。在抵达英国的多佛(Dover)海岸后,山地兵们将登上那里的沿海峭壁并在当地建立桥头堡。随后,该师将向内陆的阿什福德(Ashford)进发,这是该师登陆后将要夺取的第一个重要目标。第6山地师归第9集团军第8军指挥,将从勒阿弗尔(Le Havre)出发,在英国南部海岸的布赖顿(Brighton)登陆。

作为第一波突击部队,第1山地师被告知至少要在滩头阵地独立坚守八天,在此期间可能得不到任何增援和补给。德国陆军勃兰登堡部队(特种部队)和德国空军伞兵部队将和山地部队一起行动,他们将负责夺取登陆场附近的机场,而山地兵们将攀登英格兰南部海岸的峭壁。为了让山地兵们接受更实际的训练,第1山地师被运往法国加来附近的格里内角(Cap Gris Nez),那里的海岸崖壁和英格兰南部很相似。阿尔弗雷德·斯佩(Alfred Spiess)所在的山地步兵营将攀登英国黑斯廷斯(Hastings)以东的绝壁并攻取这座城镇,他回忆了当时受训的情景:“我们早就接受过山地战训练,拿下黑斯廷斯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将下船,穿过鹅卵石海滩,爬上悬崖,一切都像散步一样轻松。我们的训练内容还包括学习驾驶英军车辆。我们在法国作战期间以及在敦刻尔克海滩缴获了许多英国汽车,通过这项训练我们在登陆后也可以使用缴获的车辆作战。在黑斯廷斯海滩登陆后,我们还要向内陆挺进。第7军在9月10日的命令明确提到,‘……在登陆后务必向内陆挺进2公里以上……’”第1山地师还把登陆作战的各项要点守则印刷成册,分发给部队学习掌握。登陆使用的船只一直是困扰德军的一个难题。当时“海狮”行动使用的船只主要是平底驳船,这种船只适用于内陆河流的航渡,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上,它们很可能会互相碰撞而沉没。其他的船只因为动力不足而无法克服潮汐的影响,不是搁浅就是沉没。总之,如果“海狮”计划如期实施,山地兵们注定要像落汤鸡一样爬上英国海岸。但是,这些行动永远停留在纸面上,“海狮行动”开始的先决条件始终没有实现,英国皇家空军在与德国空军的作战中一直保持着空中优势,加上英国地面部队的实力正在不断恢复,希特勒不得不很不情愿地推迟了行动,并最后在1943年1月取消了这次入侵行动。

■ 德军山地兵们在海峡岸边进行登陆演练。

■ 对于许多山地兵来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在大西洋里游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