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从一开始就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起码在宋明理学出现前,儒家思想也好,道家理念也罢,最多只是讲究阴阳调和,不必过于沉溺情色,并未刻意压抑人性。但是后续随着皇权专制的加强,诱导个人欲念生发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对权力与体制的挑战,“谈性色变”的观念逐渐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也就导致了我国的性教育很匮乏,网络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使相关的犯罪行为屡见不鲜。性教育的关键就在于父母了,我们应该去形成这样的性教育体系。

一,学前教育年龄段。此年龄段的孩子偏小,认知能力尚不完善,对身边的许多事情还处于好奇和了解中的状态。我们在科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上,将男女性别的差距、男女有别的观念慢慢灌输给他们即可。

二、初级教育年龄段。要注重培养未成年人对自己的保护意识,不能让别人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不能出于好奇而去偷窥、触摸别人的隐私部位等。这阶段有的未成年人已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活动,要注意教导他们注重个人卫生以及正常看待生理现象等。

三、青春期年龄阶段。此时的少男少女往往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了生理、心理的双重发育,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很大概率步入早恋阶段。一定要注意强调性行为的过程、早孕的危害等,避免他们过早偷食禁果酿成大祸。

四、高校教育年龄段,大部分人对于性都有了基本认识,也有可能去尝试。这个阶段需要父母去做的就是加强沟通,培养正常的恋爱观,懂得洁身自好,懂得自我保护,避免被人欺骗感情等。

男孩大了,自然就避母的。但是女大避父的问题,很有可能因为父亲过分宠溺以及对父亲的依赖而难以把握尺度。一个人在3岁左右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与父母及时地划清界限,那么,在这个人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之中,就会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婚恋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大不避父,对父亲过分亲近和依赖,很容易产生恋父情结,影响其日后择偶观,很难有幸福的婚姻了;当女儿长大后,爸爸不及时回避,不讲究男女有别,还是像孩子小时候那样一起洗澡、睡觉,当着孩子面换衣服,孩子长期在没有男女界限的环境下成长,会影响性别认知,缺乏隐私意识,与异性交往过分亲密,难以把握尺度,如果遇到别有用心之人,还特别容易被侵害,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等。

女大避父是要求在身体上与父亲保持距离,不再毫无顾忌地亲亲抱抱之类,但是在心理情感上要加强与父亲的联系。因为只有男人了解男人是怎样的,若女儿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正确认识,就很容易被渣男欺骗,同样的,若父亲无法给予女儿足够的爱意,女儿将来在爱情里就会很卑微。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