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当孩子哭闹着发脾气,往往被定性为“耍赖”,本着不惯他坏毛病的原则,我们不想手软,想方设法要求孩子停止发脾气。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不是耍赖,而是给父母的一些暗示,是求救“快来帮帮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带二宝出去骑车,二宝穿上衣服出来,我发现是带有幼儿园名字的黄色衣服,我说“要录像,带名字不行,得换一件”。

我给他拿了一件蓝上衣,结果他抓着身上的衣服不想换。我说着好话,硬是给他脱下来换上,他哭着喊着要换回去。

我心想,既然喜欢黄色,那再换件黄色的,拿来黄色上衣给他穿,他又喊着“不要浅黄色,就要学校的深黄色”。同样的,我给他穿上,他又强烈要求换掉。

看他那样子,还是尊重他的想法吧。重新换好衣服,二宝开心起来,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这次二宝发脾气,纯粹是被我伤到了,不是故意耍赖。回想起二宝的很多次发脾气,都和这次异曲同工,却被我们曲解了。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无奈的暗示,该反思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如果能搞清孩子暗示的内容,孩子就不会被冤枉,而获得更多快乐。

孩子发脾气,是想要自主却总被阻止时产生的愤怒

孩子大约到了2岁左右就有了自主意识,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大人出于保护考虑,总是替孩子做事,孩子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就会常常感到愤怒。

二宝想自己吃饭的时候,奶奶非要给他喂饭,他会很不高兴。

他正吃着蔬菜,奶奶唠叨起来“你要不要吃馒头,你不能只吃菜,你还要吃点面食。”

奶奶看他把菜弄到桌子上、掉到衣服上,就赶紧过来帮忙,还数落着“看看,都弄到衣服上了,还是自己吃不了饭。”

二宝吃饱了,跑到一边去玩,奶奶认为二宝没吃饱,又端着饭碗去喂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宝常常被唠叨到用发脾气来反抗,结果还可能招致大人对他的批评,“为什么不好好说话?怎么对奶奶这个态度?”二宝肯定莫名其妙,“为什么我不喜欢,被强迫,还不能表达不满?”

有本心理学书上写到:发脾气是孩子的本能,学龄前的孩子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某些事情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进行时,他们只能通过最原始的发脾气行为来宣泄。

孩子想拥有自主权,而大人限制孩子的行为,却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当孩子反抗时,还要被训斥,实际上,孩子遭受了双重心理伤害,我们却对他发脾气的行为非常生气。

孩子发脾气,可能是能力达不到时对自己的惩罚

二宝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搭积木、读书、看动画片,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二宝会非常享受所有的过程。但是,做事情总会遇到一些小困难,他克服不了,就会大发脾气。

搭积木的时候,计划搭得很高,结果没搭几层,积木就倒了。想搭建一个想象中的人物,结果,做造型的时候,有几个销子总是插不进去。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急得坐下来直搓脚。

他虽然有一定识字量和理解力,但毕竟年龄小,读的书也一直在更新,有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帮助的时候,他也发脾气。

他想看动画片的时候,就想马上打开能看到。但最初他不会开机,爷爷奶奶也帮不上忙,我在忙不知道,他就急得直跺脚。中间遇到小故障、电量不足等等,都可能让他很沮丧。

有一段话说得很对:“孩子渴望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当想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他自己的能力之后,大脑就会产生压力激素,比如皮质醇,它会让孩子的大脑产生愤怒的情绪。”

我们很可能会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抗挫折力差”,其实这有些小题大做了,孩子只是因为能力达不到,在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而已。孩子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需要的是我们引导他采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训斥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就发脾气,可能是身体不舒服了

二宝很喜欢上幼儿园,每天都会催着我们快点走。有一次,走得太着急,竟然忘了拿书包,到了学校门口,二宝怎么也不肯进学校,跟他说书包马上送到,老师也说没关系,他也不肯。一直哭着说“想回家,学校里不好玩。”

我抱着他安抚了10几分钟,他的情绪发泄出来,正好来了一个同班同学,他才愿意跟着进学校。

白天看似风平浪静,结果晚上他开始发烧,第二天去看,医生说呼吸道有问题,已经潜伏好几天了。我才恍然大悟,二宝之所以在前一天上学时情绪那么激烈,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不是故意和我们作对。

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一次,因为爷爷来得比前一天晚,他就哭闹着嫌弃爷爷没有及时过来。妈妈去执勤,没办法送他去上学,他就依不劳。这些事情之后,紧跟着就是身体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发烧、或者咳嗽。

人在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情绪也会变差,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我们只有在孩子的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时,才会意识到孩子的身体有问题,而不会未雨绸缪。所以,往往会误解孩子发脾气。

写在最后: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恼火,一味想阻止孩子发脾气,岂不知,我们的行为会火上浇油,让孩子更痛苦。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不是故意和我们作对,是在暗示我们他需要帮助,我们却没有读懂他发脾气背后的真正需求。

作为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孩子的守护者,我们一定要善于读懂孩子给我们的暗示,及时安抚、引导孩子,让孩子被理解、被善待,得以健康快乐地发展。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