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虫子也能卖到两千五百万,现在搞农业养殖就这么赚钱了吗?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能赚这么多?这种虫子长相酷似蜈蚣的虫子,虽然长得挺吓人,但却可以做成餐桌上的一盘富含蛋白质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主要生长在福建省罗源县的沿海滩涂上。而创业青年周洪磊就是靠着养殖这种虫子创造了最高时销售两千五百万元的佳绩。

周洪磊是如何靠这种虫子致富的呢?本期子牙童趣三农致富能手就带大家了解周洪磊用黑泥养虫子,用大网罩财富的故事。

  • 发现沙蚕商机

作为沙蚕的养殖者,周洪磊已经38岁,他曾在高中毕业后就响应国家的号召入伍参军,在部队成为了一名无线电通信兵。2010年初,周洪磊在部队服完两年的义务兵后,从部队退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役后的周洪磊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只身来到了厦门开始了创业,经过多方的调查和走访,周洪磊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喜欢的渔具生意上。

经过和渔具生意的不断接触,周洪磊将军旅生涯磨练的艰苦奋斗精神运用到了实践生活中,不仅克服了启动资金少、销路窄的问题,还将自己的渔具生意做大做强,创办了厦门西岩贸易有限公司,当年就达到了千万业绩

这次创业的成功为他之后养殖虫子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和经济基础

2015年,周洪磊无意间发现了双齿围沙蚕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于周洪磊来说,沙蚕这种生物并不陌生,在罗源,每逢农历九月时沙滩上遍布都是这种虫子,当地人喜欢在滩涂挖些这种类型的沙蚕回家做成一道道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周洪磊经营了渔具公司后,他还发现这种生物还是一种万能钓饵。于是每逢盛产的季节,周洪磊总是从家乡大批量的批发这种沙蚕到厦门,并取得不小的收益。

具有经营头脑的周洪磊就在想,既然这种东西可以带了很大的收益,那如果在家乡这种地处淡水和海水交界处,适合优质沙蚕生长的地方广泛的养殖,岂不是两全其美。

于是,周洪磊决定回家乡创业,建立起养殖沙蚕的基地。对于周洪磊勇于做沙蚕养殖第一人,罗源县的海渔局的相关负责人对他寄予了很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洪磊之前,县里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件事情,这个小伙子的闯劲着实是让人佩服。在建立养殖沙蚕基地前,周洪磊去到了日本、韩国等地方就行考察,学习他们的技术,并将这种技术带回了她的养殖基地。

考察回来,周洪磊建起了他的养殖基地,他将海泥冲刷进来,连接相应的管路,模拟海水涨落潮的规律和供食,从而给沙蚕提供和滩涂相类似的生存环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前五月份的时候,他养殖的第一批沙蚕正式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周洪磊不仅带动周围的农户积极尝试各种双齿围沙蚕的陆上批量化养殖的模式和方式,还在2016年的时候将台湾高科技放原生态的养殖模式引入到养殖工厂内。

  • 遭遇打击

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周洪磊,2018年的一场天灾,将周洪磊眼看着就要成熟的第一批批量化养殖的双齿围沙蚕毁于一旦。

当时的台风,引发了巨大的洪水,淹没了周洪磊的基地,3万斤的双齿围沙蚕被洪水冲走,直接让周洪磊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当时周洪磊为了查看基地的受灾情况,一不小心被卷入河中,湍急的水流差点让周洪磊命丧黄泉,还好没有将他带到多远的距离,周洪磊及时的摸到了岸边捡回了一条命

上了岸后的周洪磊很快想通损失惨重这件事,只要人还在一切都还可以从新来过。

虽然被冲走的双齿围沙蚕让周洪磊直接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元,但基地中没被冲走的沙蚕最终还是卖了一百五十万元,总和下来,相当于一年白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困难没击垮周洪磊,之后的周洪磊认识到虽然在罗源县本身的自然环境下能够养殖沙蚕,但是在自然环境下养殖极大的限制了沙蚕的供应时间,而且这样下去很难形成产业链。

于是,周洪磊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沙蚕养殖基地学习,在基地中建立了一个可以控制温度的育苗室。将不同地方的沙蚕引入到基地中,并通过控制沙蚕的生长温度,达到一年四季都可有沙蚕繁殖的目的。

虽然可以控制温度的办法找对了,但是温度总是掌握不好,这就导致了引入沙蚕后在周洪磊基地的繁殖率很低。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有两年的时间周洪磊都在全国各地奔跑学习如何养殖沙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来,周洪磊始终贯彻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几年的辛苦打拼。

周洪磊自己的海洋生物公司,将水产苗种培育、养殖、加工、出售集于一体,并发展成为福建省首家工厂化沙蚕健康养殖加工基地,并且成为国内外火沙蚕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这个时候就有人可能会问,周洪磊是如何让长时间的运输不影响沙蚕的存活的?周洪磊为了保证自己基地出去的沙蚕到了消费者手中还是保持活的状态,他自己又研发设计了一种包装,这种包装能够保证沙蚕在到达渔具店之后还能够在活上十日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周洪磊的基地常年都有沙蚕供应,很多渔具店都会选择从周鸿磊家进货,这能保证沙蚕的保存时间。

  • 发展壮大

现在,周洪磊的养殖基地建立起了企业和村民的合作机制,基地和当地的农户进行合作,基地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而农户自己出劳动力和土地。

这样不仅做到了优势资源的整合,还极大的促进了当地渔业的发展以及百姓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每户的年平均收入能够靠着沙蚕增收四万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当地的村民的介绍,在沙蚕养殖基地建立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原来只在餐桌上出现的食物还能有这么大的用处,而且靠着挖虫还能让自己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所以村里的村名都非常的感谢周洪磊。

周洪磊的基地除了引进技术让周围的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外,他还不断的将军队管理和文化建设的精髓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让企业走入良性的发展通道中来。

其次他还非常注重科技的力量,如今周洪磊的生物科技公司掌握着专利共计17项,软件著作权8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有6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基于沙蚕的营养价值和环境价值,公司加大了对相关科技研究的投入,在保证沙蚕基础价值的基础上,提高了它的附加价值,并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展开了合作,将沙蚕这种生物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

福州市的一位副部长在谈及到周洪磊的创业故事,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表示周洪磊的故事十分的正能量。

不仅获评了“十佳青年乡村振兴带头人”,现在还在积极的参评第五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周洪磊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的担当,始终关心着社会的发展,取得成就后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洪磊的创业故事带动了乡村振兴,但对你来说有什么启发呢?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写出更好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