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景区数百家农家乐生意火爆。“随着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公路的打造和升级,曾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曾家山人的‘金山银山’。”朝天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朝天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的品质样板,逐渐实现了从“村村通”到“户户通”、“一路美”到“全域美”、“交通线”到“致富线”的嬗变。

高标准建设

打通乡村交通“最后一公里”

距离广元城里仅20多公里的沙河镇罗圈岩村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不少游客。“很多游客到这里来避暑、赏荷花,旺季的时候忙都忙不过来。”近年来,罗圈岩村的村民严正山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养殖了400多头黄羊,开了一家农家乐,一年收入30万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因交通不便,村集体基础薄弱,罗圈岩村是典型的落后山村。如今村庄的发展跟一条路密切相关。“以前来玩的人都说这里路不好。后来路好了,来的人就多了。”罗圈岩村党支部书记何思勇说,如今,“玉带”盘山环绕的小山村里,“洋楼”错落有致、民宿古朴典雅、荷塘风景如画。

想致富,先修路。朝天区积极推动普通国道、省道改造,初步形成了以跨省、跨县公路和区内县道公路为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络的纵横交织、连接周边、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网络,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同时,畅通县域内循环,实现了100%村道硬化且加宽至4.5米;100%组通水泥路(油路);100%的县、乡、村道以及重要联网路安防设施全覆盖;100%的乡镇、村通客运车辆。

截至2021年,朝天区域内普通公路总里程2947.5公里,打通了乡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直接惠及17万名农村人口。

高水平养护

让道路更通畅有“颜值”

7月19日,细雨浸润后的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公路沿线田野成片,农舍秀美,空气清新,一幅“村在群山中、路在万绿中、人在美景中”的诗意画卷展现眼前。

“这条重要的乡村主干道,我们都会经常冲洗、保洁,道路两边的环境特别漂亮。”朝天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区交通运输局会定期派人在农村道路开展保洁、巡查、杂草及生活垃圾清理、行道树树干涂白、路面修补等养护工作,让农村道路更干净整洁。

三分建,七分养,到位的管护才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保障。为此,朝天区出台了《朝天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农村公路“总路长+县、乡、村道路长”的路长制体系,共设置区级路长21人、乡级路长108人、村级路长135人,从管理结构上实现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护新模式;建成全市最大的交通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全天候、全路段、全局融合监测。

同时,积极构建“区有公路养护段和机械化养护中心、乡(镇)有交管站、村有养护队”的三级养护体系。全面推行日常养护和集中养护、专业队伍养护和个人承包养护的“2+2”管养模式,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路面自动化检测比例每年按照40%进行循环检测。

高水平运用

铺就乡村振兴“坦途”

在曾家镇荣乐村金通·邮快驿站,一辆客运“小黄车”规范地停在门口,车上已坐满了乘客。“自从农村路修好了,现在出行太方便,有时候客运车还会到家里来接呢,足不出户就能赶车。”7月20日,准备去朝天城里办事的群众徐强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车,安逸得很。”

发展交通,就是让广大群众出行更便捷。近年来,朝天区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出租车、城市公交三项改革工作。乡镇客运站覆盖率100%,建制村汽车停靠点覆盖率100%,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达到5A级水平。开通农村地区农忙时节、返乡返岗等重要时段出行专列,大力发展“定制公交”,提供“点对点”“门对门”公交服务,满足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

朝天区的“小黄车”不仅载人,还运送快递。朝天区创新实施客货邮合作线路试点,提高运力实现客运车辆代送邮件快件,构建了“一车多运、 一站多能、一网多用”等集约高效的农村运输发展模式。目前,建成物流配送网点122个,实现全区物流网点全覆盖。

大道通衢绘新篇,坦途如虹惠民生。如今的朝天区乡村车流穿梭,乡道间客流如织,一条条蜿蜒的“四好农村路”,串起了美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坦途。(通讯员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