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网易公开课》栏目(公众号:open163)出品。

“萧敬腾什么时候来我的城市,这天气一天都受不了了。”

谁能想到,萧敬腾定居成都的新闻一出,评论区居然是集体羡慕的盛况。

演唱会开到哪里暴雨就跟到哪里,以往被大家嫌弃的“雨神”,如今却成了香饽饽。

不怪别的,只怪2022年的夏天,实在太热了。

01

全世界都在喊热

虽然每年夏天都有地区出现极端高温,但今年6月刚刚过半,全球范围内就频繁发出高温预警。

“平均温度达到122年以来的最高值。”

“有的地区热到发布火灾风险预警。”

“沥青路被晒化,印度街头老鹰被晒到脱水。”

这不是末日大片中的灾难描绘,而是这个夏天世界各地的真实场景。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还没来临,高温预警就开始了。

6月17日,山东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表示近几天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超过了40度。

省内最热的济南,气温高达42摄氏度,高温预警直接升级为红色级别。

河南同样饱受着高温之苦。

截至6月中旬,河南已经发布了115个高温预警,气温动辄就是40℃以上。

图源:微博@中国天气

河北石家庄,甚至有人由于重度中暑不治身亡。

常年霸占我国夏季气温榜首的吐鲁番也不甘示弱,在高温分布图上直接“先黑为敬”。

气温越高,等温线图色块越深,图中吐鲁番的气温为42.3℃

并且,今年夏天的高温似乎是全球性的。

六月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飙到了38度以上。

就连以气候温和著称的欧洲也参与到了这“高温竞争”中,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

法国气象局表示,6月17日和18日,法国最高气温将攀升到35至40度,这将是法国有天气记录以来最早降临的“热浪”。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法国部分学校课程暂停,卫生部开通了紧急热线。

更难熬的是印度地区的高温天气,就像印度媒体报道中“首都新德里像着了火”一样,气温高达44℃。

在5月,首都德里的温度计读数直接飙到49度,远远超过了1941年时45.6度的历史最高温度。

更夸张的是,印度西北部多地的地表温度在4月底一度接近55度,局部地区甚超过了60度。

你在地上打个鸡蛋,可能只需要两分钟就能煎熟。

全世界就都在喊热,今年夏天到底怎么了?

02

天气越来越热,不是错觉

实际上,在2021年,英国政府就发布过这样一个预测:

2022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的平均气温高出1.96摄氏度。

没错,这很有可能是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

所以大家集体喊热,真的不是小题大做。

热炸了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1880年至今,全球平均温度整整上升了1度以上。

2016、2019和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年份,2021年也可以排到第7。

图源:climate gov

从1884年到2021年,球均温色块直接从静谧蓝变成了火焰红。

图片1880与2021球均温色块(图源NASA:https://climate.nasa.gov/)

气候变暖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极端天气频发。

除了让人中暑脱水,高温也在摧毁我们的家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干旱。

印度干旱地区的居民,甚至需要冒生命危险爬进深井之中,取泥浆水来救急。

图源:观察者网

随着气候变暖,降水的时空分布比过去更加不均匀了,于是便有了旱情和洪涝灾害同时出现的情况。

广东清远极端降水/图源:新浪新闻

地球气候变得如此阴晴不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短期内无法排解,全球平均气温便持续升高。

就算辅以有效措施,全球变暖趋势的延缓还是需要以年计才能看出效果。

夏天越来越热了,而且很有可能一直热下去。

03

火炉城市,南方还是北方?

如今盛夏就在眼前,每年火炉城市的排名,都会引起南方热还是北方热的争论。

中国天气统计了近30年来我国高温日数的分布情况,我国高温天气主要有两个多发区域,一个是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另一个就是东南沿海地区。

如果说北方的热是烧烤模式,那么南方的热则是蒸笼模式。

以南京为例,作为中国传统的“火炉城市”,南京自古以来就以夏季的高温而闻名。

明代有诗描绘南京的气候:

“南京六月梅雨积,温湿蒸炎闷杀人。”

三面环山的地形使得热气囤积在南京城区无法消散,走到哪里都是汗蒸的体验。

藿香正气水绝对是南京人出门必备,毕竟天气已经热到树都“燃起来了”。

和北方的雨水能带来清凉不同,南方的降水让天气变得又热又湿,直接热到窒息:

“在南京感觉自己吸的不是氧气,而是二氧化碳。”

处于四川盆地内的重庆面临同样的境遇,在重庆,走出空调房时眼镜可能直接起雾,鞋底也有可能热得起胶。

除了南京和重庆,武汉、南昌和长沙也是实至名归的火炉城市,连续高温日数长达半个月之久。

深处内陆并有沙漠分布的新疆、内蒙古,降雨稀少不说,植被的遮蔽也很少。

以酷热闻名的吐鲁番市,因地处盆地热气容易聚集而不易散发,年高温日数达107天,为全国之最。

当然,没提到的地方也不代表不热,除了昆明大连西宁哈尔滨,夏天还能有不热的地方?(欢迎评论分享避暑胜地)

所以除了寻找清凉处避暑,平时工作生活中的防暑也需要格外注意。

高温天气带来的不仅是体感上的折磨,也有可能会导致紧急发病。

人在极端高温下,排热降温相关的神经系统活器官机能可能会减弱,人体调节能力赶不上对高温的抵抗力,轻则中暑,重则昏厥致死。

我国古代夏天也曾出现过酷暑致人死亡的事件。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去建康觐见皇帝的路途中遭遇大暑,吃了柴胡、黄芩等散热降温的药也没管用,因痢疾最终重病医治无效。

为了避免中暑,这里提供几个建议: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避免太阳暴晒和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在室外回来后,尽量避免直接冲凉水澡或吹空调。

全身毛孔快速闭合后,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脑部血管迅速收缩,也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如果要运动健身,就一定要避开烈日,或者直接获取夏日健身最舒适体验——空调开到20度跟着直播跳健身操。

不过既然都有空调房了,谁还能爬起来健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