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指的是风景和气候方面的自然景观游。对甘肃人乃至西北几个内陆省份而言,这是有吸引力的。笔者以为,单纯的自然景观游,已经不足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了。在过去交通和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看景是旅游的重点。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精神层面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业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将是今后旅游从业者要重点考虑的。

近日,看到陇南出台文旅新政策。引游客入陇南,最高可补贴3万元。笔者以为,这是陇南政府的又一大手笔。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远远不止是3万元的事情,这体现了陇南市委市政府决策者的智慧、眼光、魄力。对陇南而言,除了已经做出品牌的电商外,旅游业将是今后发展方向和新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O.1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灵魂三问,对于政府对地方社会经济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决策同样适应。陇南这几年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自身的短板和特长。

在过去,陇南几乎就是贫穷的代名词。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陇南全市贫困人口30万,贫困发生率53%。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8县1区的老百姓始终甩不掉落后与贫穷的帽子。点灯靠油、通讯靠吼、交通靠走……这是对当地贫穷现象最真实的写照。新华社记者曾在宕昌县车拉乡采访后,用“处处茅草屋,盖房无片瓦”来形容当地百姓的居住条件。

然而,近年来,陇南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在吃穿住用行等民生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交通方面,高铁贯通了,高速公路一路畅行,就连村道也硬化到家门口。在产业发展方面,陇南搭乘“互联网+”电商快车,致力于农货上行。在全国走在了前例,陇南也因此成为全国迄今唯一一个电商示范市。在产业振兴方面,通过电商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形成了一套“陇南模式”。当然,陇南在脱贫攻坚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政策和措施。

值得一提的却是陇南的电商,2013年以来,陇南始终把电商作为发展的突破点,不断探索实践,开拓创新,牢固树立抓电商就是抓脱贫、抓产业、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衣领子”工程,建立了一套组织推动新体系、培育了一批市场经营新主体、开辟了一条农产品销售新路径、探索了一种电商带贫新机制,让陇南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甘肃省十四个地州市的网络销售数据为456.01亿元,陇南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50多亿元。去年电商对陇南农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额达1000多元。陇南电商一路引领潮流、成长壮大,靠的就是与时俱进的思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电商方面,陇南其实是逆袭狂奔,按固有的思维和其天然条件,彼时,陇南做电商很有难度,交通是问题、快递是问题、网络信息化是问题、电商人才是问题、小而散的农副产品也是问题。但陇南,靠地方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干群的齐心协力,顺应趋势发展,以行政推动,硬是走出了一条对的路子。一根网线连接了大市场。从陇南发展电商的成功案例来说,只要方向正确,做正确的事情,没有干不成的事。

NO.2

近期,陇南又放大招,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三城五地”目标任务和推进“十大行动”总体部署,鼓励市内外旅行社招徕游客,吸进市外游客来陇南旅游,做大做强“南北过渡带,康养陇之南”旅游品牌,不断提升陇南市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结合陇南实际,制定了本办法。笔者以为,陇南找到了发展新动能。

不管省内游,还是从全国游客角度看,这几年以电商闻名的陇南,始终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然而,相比临近的四川阆中而言,有着明显的差距。早在2004年,阆中就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阆中灵奥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古城文化,让游客们回味无穷,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从疫情前的数据看,2019年,阆中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数1441.3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其中境外游客人数2.5万人次,同比增长23.6%。实现旅游收入总额170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08.9万美元,同比增长25.4%。阆中市成功摘取“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并荣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称号。

再看邻居汉中,因为西安名头大,我们似乎忽略了汉中市的发展。但汉中在旅游业方面,近年来持续发力。汉中市打造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地方区域特色品牌,彰显了汉中“绿水青山、全域旅游”全景化、四季化,凸显了汉中历史文化底蕴。2019年汉中市接待游客的人数达到了6785.86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411.88亿元,旅游收入的增速是跑赢了当年的GDP(增速)。

而甘肃陇南,2018年,陇南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30.6%;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117.37亿元,同比增长27.35%。如果陇南对标两个邻居,差距已经不小了。实际上,陇南的旅游资源并不差,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很有特色的。

NO.3

陇南的旅游,除了像官鹅沟这样的大景区和哈达铺的红色旅游外,这几年发展中,除了停留在传统的“吃老本”,基本没什么大的创新举动和作为。

笔者梳理发现,其主要以体验式的乡村户外旅游为发展基调,如武都采茶制茶体验游、康县阳坝、花桥等地乡村游、徽县稻坪古村传统古村落结合与现代网红桥及桃园沟绿色生态游、宕昌打造了以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为主的高端观光休闲乡村旅游景区等等。其实,这些对游客而言,很难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也就是说,对外省市游客,吸引力并不强,毕竟放在全国的旅游大盘子看,没有特色,也形成不竞争力和影响力。所谓的网红只是昙花一现,形不成持久的影响力,没有长尾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陇南,并没有真正打开旅游资源的宝库。陇南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外,开展乡村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历史文化资源,要产品支撑,主题强化,实现农文旅教等方面的融合,然后精心包装和转化,从而打出强旅游品牌。(其实甘肃省也一样,甘肃省的旅游,要讲好故事。有专家总结十六个字:大众需求、顶级资源、小众产品,高端体验。)

陇南,除了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启休闲康养旅游模式外,要结合每个县的资源,定制不同特色的乡村游项目。笔者以为,南方人或者说省外人,不可能到陇南来做休闲康康游的。每个省都有那么些山清水秀氧分足的地方。就拿甘肃省来说,类似同质化的地方其实也有不少,比如临潭县的冶力关、漳县的贵清山等。因此,陇南康养旅游的目标客户群,也基本在省内。要想吸引省外游客,需要在策划方面下功夫,需要有高端的定位和前瞻的规划,加上强势的宣传,形成品牌影响力才有未来。

一个不可规避的现实是,尽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但陇南的旅游业发展程度一直较低,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充分。尤其对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够,特别是缺乏对先祖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系统的挖掘不足。当然,之所以底子薄、起步晚,也是有多种原因的。比如,此前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宣传力度不够,招商引资难、缺资金缺人才等都是掣肘原因。而每年的旅游旺季就遭遇暴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方面需要狠下功夫治理。

另外,当地旅游品牌策划不足、定位不准、产品不足等,都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以目前的交通情况,无论发展旅游还是振兴地方经济,远远不够,比如兰海高速到陇南现在还是盲肠段。笔者以为,陇南发展旅游业,上述问题必须要解决。

NO.4

陇南,确实需要出一些大手笔的策划了。那些珍贵稀缺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应该再深藏闺阁了。比如徽县,除了一家在甘肃本地做的还算可以的白酒厂,带动了当地一些就业岗位外,徽县几乎没有什么产业。但窃以为,徽县的文旅产业是大有可为的。我们都知道抗金英雄岳飞,但无人关注徽县抗元英雄曹友闻,这个地道的徽县人,应该彪炳史册,应该成为徽县人的骄傲,徽县也理应将其打造成文化名片。

史载,曹友闻是北宋名将曹彬的12世孙,骁勇善战。1230年,窝阔台大汗出兵陕甘,探索“借道南宋攻金”通道。曹友闻在家乡招募士兵,守住天水郡,击退蒙古军攻势。1230年,窝阔台大汗再次出兵陕甘,号称50万,曹友闻坚守仙人关、七防关、白水江,蒙古军攻城失败。1236年初,曹友闻率兵增援徽县,蒙古军战败溃逃。1236年8月,曹友闻率兵增援汉中,与蒙古骑兵主力交战,与弟弟曹友万力战而死,所部全军覆没。王朝日落西山,依然血战疆场,这位忠义之士,这位爱国将领,是南宋末年10大名将之一。徽县如果产出一部曹友闻保家卫国的影视片,即可形成强大的文化IP,可以说,一部大片即可带火一个地方。同时,这也将会是一部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大片,同时又能将徽县作为一处文化旅游胜地。

对礼县来说,讲好先秦文化是正确的,如果讲三国文化,甘肃是讲不过四川的。再说西河,独有的仇池文化弥足珍贵,可以开发研究氐人这个古代农耕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仇池国,从西晋到南北朝末年,共延续约三个半世纪。在这段动荡不安的时期,一个政权能有百年国祚已是实属不易。然而,仇池国却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始终。可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对宕昌而言,发挥古羌文化,不但形成自身的旅游品牌,也是与九寨沟景区差异化发展的不二法门……

陇南在发展旅游业方面,还真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除了与生具有的天然资源禀赋外,可以盘活的文化资源非常之多。大力倡导发展旅游业,陇南可以说再一次赶上了风口。当然,除了像官鹅沟这样新晋的5A景区外,未来发展旅游,着力点重要在乡村旅游方面。

NO.5

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如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的重心转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要与时俱进,不能在穿新鞋走老路了。要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有所突破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大局,让游客尝到鲜头,让村民尝到甜头。这就要,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从看景的思路转变为深度体验游,要从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沉浸等复合型转变。而对旅游产品来说,要求变得更高了,产品要向多样化、融合化、个性化方面发展。

在疫情持续反复,经济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陇南觉醒。并拿出资金在旅游方面逆向做功,可见陇南领导独到的眼光和魄力。毫无疑问,旅游业,将是陇南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毕竟,在工业、农业、新能源以及高科技产业等方面,陇南不管从土地资源还是区位空间方面,都没有基础和发展优势。做好旅游业,不啻为陇南未来发展的好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有人形容陇南“抱着金碗讨饭吃”、“守着青山绿水要饭吃”,说的是陇南没能开发旅游资源将旅游业发展起来,笔者以为,早开发晚开发不如现在开发。也正是因为前些年没有将陇南旅游资源开发,才让陇南的绿水青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如果按照前些年的理念去开发,有可能会走向生态破坏的开发路子。因为,前些年,掠夺式的旅游开发,导致人文自然生态破坏的例子比比皆是。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资源,在数智化的今天来看,都蕴藏着巨大的产品商机。在交通、网络等高速发展的今天,陇南的旅游走向市场,走向全国,是很有信心和希望的。笔者以为,除了从政策扶持上突破外,陇南要在自身多下功夫,即游客引入了,如何让游客尽兴,如何留住游客,如何让游客心甘情愿地从荷包里掏钱消费,并且还广而告之三朋四友,以自身的美好体验对外做宣传,让游客来了不想走,去了还想再来,再来了还带着亲朋好友一起来。我想,这就达到了我们旅游的目的。因此,怎样发展旅游业,陇南需要高屋建瓴的决策与规划。

这方面,陇南的一些县区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特色优势,打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相信陇南有这个智慧、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当然,陇南可以向经济发展差距不太大的安徽省潜江县、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等地借鉴,四川阆中、陕西汉中,与这些相邻的城市,可以借鉴,也可以与这些邻居形成竞合关系,做成一个大的旅游环线,也可形成川陕甘的旅游集散中心。(本文作者/张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