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曾广闲文

据环球网7月19日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计划在今年8月率团访问台湾。而就在同一天,美“本福德”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

加上此前美国在亚洲的一系列布局,反映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采用与俄乌冲突前针对俄罗斯一样的政策——边缘政策。

边缘政策,就是一个大国对另外一个大国采用近乎要到达战争边缘的冒险行动,来迫使对方屈服以使己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又被叫做“懦夫博弈”: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最后,胆小的先屈服,胆大的获胜。但这种战略最大的风险就是随时可能触发冲突和战争。

俄乌冲突就是如此。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为首的西方不断挑战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底线,并无视俄罗斯的多番警告,最后“不要命”的俄罗斯突然开战,让美国为首的西方措手不及,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但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构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因此,美国并没有因为俄乌冲突,放弃针对自己“最大的潜在对手”——中国。

美国正在亚洲复制对俄边缘政策战略

美国在亚洲针对中国的战略,与其在欧洲针对俄罗斯的战略如出一辙。

首先,组建联盟围堵中国,包括四国安全对话机制、印太经济框架、和将对中国政策纳入北约新战略的目标和任务范围。

其次,就是实行边缘政策,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屈服服从美国的利益。

那么,美国同时针对中俄是不是战略失误呢?

笔者认为不是。

一是先俄后中是美国的一贯策略。

前苏联解体前,联中抗苏是美国的对苏战略支柱之一。但1989年,美国已经预测到了前苏联的解体,因此美国认为已无拉拢中国的必要,“卸磨杀驴”,在中国复制针对前苏联一样的“颜色革命”。

现在美国同样认为,已经将俄罗斯拖入乌克兰战场,俄罗斯自顾不暇,无力增援中国,正是对付中国的好时机。

二是美国并无意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就像在乌克兰一样。

美国认为中国最终一定会屈服,因为此前中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多次在美国极限施压下让步。

既然与中俄都不会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那么美国认为采用边缘政策同时对付中俄风险是可控的。

但美国在亚洲忽视了一个最大的潜在风险——

日本军事化的野心

日本和德国同时成为二战策源地,不是偶然,因为两个国家都患有同样的民族病——中二。

“中二”本就是来源于日本的网络流行词,指青少年的某些病态自我意识——自命不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德国和日本都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等他们崛起的时候,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早已被老牌强国瓜分殆尽。

但德国和日本都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民族,只是一个生不逢时——德国从1871年统一到1939年才近70年;一个生不逢地——蜗居在灾难频发的亚洲边缘海岛;所以没有取得与自身民族优越性匹配的地位和利益。

二战后,德国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赎罪,但日本没有。日本没有进行认真的反思和赎罪的原因,就是认为日本是败在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之下,并非“堂堂正正的战败”。

尤其是“广场协议”中,遭到美国联合西方列强联手打压,浇灭了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的梦想后,日本的右翼新保守主义势力开始在日本政坛崛起。

日本的右翼新保守主义势力主张极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强调天皇至上和日本中心主义,强烈否定侵略历史,要求“打倒YP体制”(Y指雅尔塔协定、P指波茨坦公告)。

体现在国家政策主张上,就是修改宪法,为自卫队正名,建立全面自主的军事力量。

7月8日,日本右翼代表、一直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的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安倍遇刺两天后,7月10日,日本参议院选举。

号称继承“安倍遗志”的日本“修宪四党”(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和国民民主党)等拥有参议院179个席位,超过了参议院总席位(245席)的2/3。此外,“修宪四党”在众议院控制的议席数量达到346席,也超过总席位(465席)的2/3。

但根据现行日本宪法,修改宪法需要经过参众两院各2/3多数通过后,再经全民公投过半数才能通过。所以“安倍遇刺身亡悲情牌”的催化作用,还只达到修宪第一个门槛。

而日本“修宪四党”最主要的目标是修改宪法第九条。现行日本宪法第九条两款,第一款是走和平道路,第二款就是日本不能拥有陆海军三军的军队,也不能有交战权。

下一步要保证跨过全民公投过半数的修宪第二个门槛,就需要“日本周边有事”。

日本周边如何“有事”?

环顾日本四周近邻,

要么是日本不敢动的“二愣子”俄罗斯和朝鲜;

要么是美国的地盘,或者是美国的盟国。

只有与中国的所谓“钓鱼岛”争端,和美国正在挑事的台海,既符合“日本周边有事”,又不会与自己的“主子”美国发生冲突。

这时候

中国切忌误判

第一个是误判日本。

日本现在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21年,日本对华货物贸易额为3502.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对华出口增长了16.2%,对华进口增长13.6%。

中国理所应当认为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性符合两国及地区利益,而且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日本政治中枢应当会保持理性,不会与中国发生冲突。

笔者认为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看看韩国新任总统的对中态度,就知道所谓政治中枢的理性不可靠。

日本右翼新保守主义势力既然尝到了“安倍遇刺身亡悲情牌”的甜头,就不排除继续制造冲突。即使日本政坛保持理性,日本前沿自卫队里面的右翼新保守主义势力也可以不理日本政治中枢,擅自制造冲突。这个在日本侵略史上屡见不鲜。所谓日本喜欢“突袭”,大部分就属于这种情况。

同时,认为中国现在军事力量强大,日本不敢轻易挑衅,这也是不可取的。甲午海战,当时清朝的海军装备就强于日本,日本依然挑起战争。

第二个是误判美国。

美国的底线只有一条:不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其余无所不用其极。这点从俄乌冲突中就可以得到验证。而“放狗咬人”是美国成本较低,又能制造与中国高烈度冲突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已经在欧洲支持德国重新走上军事化道路,以对付俄罗斯,为何在亚洲就不会支持日本重新走上军事化道路,以对付中国?

第三个就是误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支持中国的和平主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奉行“双轨制”外交。

一方面希望借用俄罗斯以及综合某些第三世界的国家的力量,形成与中国事实上的战略伙伴关系,打破世界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这“一极”,形成世界上多极并列、相互牵制。

一方面则积极发展与西方各国的关系,以保证在经济上取得成果,和以相互紧密的经贸关系,促使西方各国放弃针对中国的政策。

但事实上,现在在西方政坛占主流的自由民主主义势力看中的不是经济利益,甚至不是选票,而是强烈的自我正义:坚持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这样做对自己不利。而“反华”在现在的西方国家政坛已经成了所谓“政治正确”。

我们看到西方某个反华政客下台,立即高呼“报应”,但西方很多人眼里,包括他自己眼里,都认为自己是“英雄”。

何况俄罗斯,以及某些第三世界的国家的力量,能不能在紧要关头为“坚持独立自主”的我们所用,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现在的台海及周边,一个“偶发”,一个“火星”,都可能擦枪走火,继而冲突扩大,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日本右翼新保守主义势力正需要的就是制造这样一个“偶发”,一个“火星”。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必会乐观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