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曾经估算,俄乌冲突刚开始的第一个月中,俄军向乌克兰至少发射了1200枚各类导弹。主要是“口径”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近程导弹和少量的空射KH-101巡航导弹。带“导”字的弹头通常有个特点,即造价高昂,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目标,一般不会被随意使用。现在,俄方为了攻击乌军新列装的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竟多次动用此类杀器,多少有些“大炮打蚊子”的感觉,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央视新闻报道,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达尼洛夫透露,得益于西方的援助,乌军的武器装备正全面向北约标准过渡,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就是最佳例证。

“海马斯”通常被认为是“披着火箭炮外衣的战术导弹”,它采用轻便的高机动轮式底盘,可实现“随打随撤”。使用普通火箭弹时,最大射程约70公里,该炮在俄乌战场一经亮相,就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俄乌双方的报道来看,乌军大量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对俄军后勤基地和军事仓库进行打击,甚至攻击了赫尔松州的安东诺夫大桥。怎么办?“战斗民族”想到了解决办法。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顿巴斯前线视察时就明确指出,俄军可优先使用远程巡航导弹等武器对敌攻击,目的是摧毁乌军的导弹发射基地和“海马斯”发射车等高价值目标。

我们知道,俄军不是美军,没有丰厚的家底,对于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只能“省之又省”。但苦于没有能够有效拦截火箭弹的手段,俄军就只能选择对“海马斯”进行猎杀,且这种猎杀往往是被动性的,待“海马斯”主动开火后,俄军才有机会对其发现并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俄罗斯宣称摧毁了至少两辆“海马斯”火箭炮和输送车,使用的是“陆基高精度制导武器”。不出意外的话,这里的“陆基高精度制导武器”应该是指“伊斯坎德尔”近程导弹。用堂堂的精确制导战术导弹,去摧毁区区的火箭炮,这怎么看都有点不太值得。

然而正如刚才所说,俄军缺乏拦截系统,也无法及时发现“海马斯”的踪迹。既然如此,就只能力求用“一击必杀”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地消灭它,即便导弹的成本远高于火箭炮,只要能做到“一劳永逸”,那就行了。可以说,俄军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在这场俄乌冲突中被赤裸裸地暴露了出来,相信未来俄罗斯会针对这些短板,开展相应的装备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