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部《三国演义》写尽了争权夺利,斗智斗勇的世间事。因为剧情的需要,这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聪明才智远胜常人的智者,但其真实之处就在于,它同时也塑造了不少“蠢人”,其中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蜀国刘备的儿子刘禅。

当时的刘备还未起势,三分天下的格局也还没有正式形成,尚在襁褓中的刘禅就随着赵云在长坂坡中里冲外杀,立下了赫赫威名。本以为他日后会有一番作为,可谁知,刘禅上位后不仅没有开疆扩土,反而刘备打下的江山最终也葬送在他的手上。

世人都说刘禅是傻子,其实在诸葛亮临终前,刘禅派人来问了他2个问题,也正是这两个问题,让孔明对他刮目相看,刘禅原来并不傻。他究竟问了什么呢?

刘禅即位

刘禅登基的契机,从根源上要追溯到刚愎自用的关云长身上,当然吴国的背信弃义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因为蜀吴两家的反目,才导致了关羽兵败,不得已走了麦城,最后被捕后又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的死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先是张飞暴怒苛责手下,被手下人暗杀,刘备举兵报仇,又经历了夷陵战败。于是就有了刘备在重重打击之下一病不起,最后托孤白帝城的后果。

刘备临死前,深知蜀国的未来与其说是靠刘家后人,倒不如说是靠军师诸葛亮的治理。所以他把诸葛亮请来,先用匡扶汉室给诸葛亮戴高帽,再贩卖壮志未酬的悲情引起对方共鸣,最后还把刘禅叫来,让他现场改口,称诸葛亮为“相父”。

这一套滴水不漏的说辞,先占了大义的名分,最后还不忘补一句,如果刘禅这孩子实在不成器,丞相尽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不是司马懿,别说本来没有篡位的想法,即使有了想法,在刘备的铺垫之下,恐怕一时也无法拿出理由发动政变了。

于是,在诸葛亮的全力支持下,王位还是顺理成章落在了刘禅手中。刘禅即位后,无论从资历还是名望上,都无法和诸葛亮相比,从百姓到军队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这个时候,任何对于诸葛亮的不信任和猜疑,都只会对蜀国造成致命的伤害。

于是,刘禅承袭了登基前的纨绔形象,以吃喝玩乐为主业,对外用兵和朝中大事都交给诸葛亮处理。这样他除了一个昏庸的名声,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反观诸葛亮,因为事实亲历亲为,不久后就积劳成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诸葛归天

诸葛亮曾经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迫切的渴望着建功立业,当大权在握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开始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六出祁山”就是诸葛亮野心的最好证明,但事实证明,一个好的谋士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决策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诸葛亮对于自己的谋略太过自负,所以难免导致识人不明和听不进规劝,多种原因相叠加,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还是失败了。如果早知道注定失败的结局,他是否还会选择毅然出兵,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局势无法逆转,临终的卧龙先生还是在死之前为后事做好了铺垫。

丞相重病,身为君主的刘禅自然要派人去探望,在确认诸葛亮时间不多后,刘禅迅速丞相死后的局势作了判断,于是他再一次派出尚书仆射李福,代表自己再次探望。

说是探望,其实更重要的是询问诸葛亮的口风,而且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得到丞相的确切答复。李福见了诸葛亮后问道:丞相如有不测,您的后人应该如何安置?另外何人可以接替您的工作呢?

能问出这两个问题就可以看出刘禅的心机了。第一个问题表面上是为诸葛亮后人考虑,实际是探听诸葛亮心中如何处理刘家和诸葛家的关系。如果此时的诸葛亮执意依仗功劳,要求重用诸葛后人,那么说明他或许对刘家的江山还是存有觊觎之心。

好在诸葛亮是个明眼人,他回复说自己家里还有几亩桑田,让后人养蚕足以温饱了。这个答案表明诸葛家没有二心,也给刘禅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后一个问题,诸葛亮也早就想好了答案:我死之后,蒋琬可以为相。这时候李福又问,那么蒋琬之后呢?刘禅可以问这么细致,连候选的候选都问到了,可见他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

诸葛亮回答蒋琬后可用费祎,李福这才心满意足离去。如果诸葛亮从来没想过蒋琬的继任者的话,那么李福一定受到刘禅嘱咐,等在丞相面前,请他想一个。这种举一反三的思维,又怎么会是一个傻子能拥有的呢?

刘禅不傻

综上所述,刘禅不但不傻,反而可以说他的心机已经超越常人。在诸葛亮总揽朝政的时候,刘禅隐忍不发,用吃喝玩乐来遮掩真实想法。他的“愚蠢”只是他的保护色,一旦时机出现,便会迅速作出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刘禅把傻子这个外衣用了一辈子,除了他自己,骗过了几乎所有人。其实,从另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刘禅的手段。诸葛亮死后,蒋琬并没有成功当上丞相,而是成为了尚书令。至于丞相这个官职,在诸葛亮死后就被刘禅废除了。

当时因为反对废除丞相的官职,刘禅还杀掉了对丞相职位势在必得的名臣杨仪。废丞相是为了大权在握,而杀杨仪则是为了立威于朝廷。仅凭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刘禅完全具有一个君王的基础素质。

结语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国演义》这部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几乎没有智商不足的存在。所谓的愚蠢,无非是大智若愚或者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这样一部成王败寇的作品中,这种能力和成果不对等的反差感,恐怕才是小说的真正魅力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