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来临,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越来越高。面对各种风险,人们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相关部门、行业要加强检查和惩处的力度;平台要保护用户信息,坚守法律底线。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手机号、学历信息等。个人信息的泄漏存在多种原因。从个人来讲,人们在买房、买车、办理银行卡、求职、快递、申请账号、注册网站、安装网站、打开网页或广告的过程中都会容易对于个人信息疏忽管理或过量提供;从企业来讲,个别企业存在贩卖信息以谋取利益、随意保存信息、内部员工非法泄露、超授权使用、未及时销毁信息等现象;从犯罪分子角度分析,他们会利用黑客攻击、恶意电话短信、网站钓鱼、病毒木马等手段非法获取人们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漏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例如遭遇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

个人要保护个人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设置高保密强度的密码;在网络上留电话号码可以在数字之间用“-”隔开;保存好身份证、户口本等有个人信息的证件;晒自拍照或者地点时多想想。在做好以上防范措施的同时可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解各种防诈骗信息,谨防上当受骗。企业要保护好用户信息,对员工进行职业责任教育,及时销毁信息。我国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也采取了措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对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规定。

保护个人信息,防止隐私泄露,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这关乎着每个人的利益以及社会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