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

这个前提,不能偏移,而且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让农民从体面和效率上,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实现共同富裕。

时至今日,乡村振兴第一个预热期,将到收尾阶段。因为,第一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快到截止期,而且做了具体分类,包括: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等四类村庄。接下来,第二个“乡村振兴”规划,会在上一个规划基础上总结经验、吸收成果,估计官方已经开始筹备编制工作了,这可是真正发力期,多方资源要素下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现已印发,各地需要抓紧落实,争取申报创建。

尤其,对于实际创建过程中,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并确定今年申报创建总名额,10000个左右。

目前形势,经济下行,债务暴雷,房贷风暴,环环相扣,形势逼人,乡村振兴也不能错位而行,一定要从三农问题本质入手,乡村本质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动机目的和思维纬度,战略定力问题和深入了解农民而结合,发掘特色变现的耐心问题。搞乡村振兴,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搞产业、谋发展。

当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着种养殖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典型引领示范不够、产业建设资金不足、产业服务体系跟不上、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

这不,对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官方又提出新要求,明确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1、突出差异性;2、突出针对性;3、突出实效性;4、突出共享性。

同时,在创建工程中,明确任务,要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体现东、中、西部区域特色,具体如下:

1、东部地区示范村:有序推进产村融合,实现产业强村。重点要建设乡村善治单元,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服务精细化。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文明乡风。健全公共设施建设管护机制,加强农村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2、中部地区示范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推动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基本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明显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3、西部地区示范村:重点是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特色产品,推行绿色化标准化生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不同地区,侧重点不同,但都是搞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循序渐进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没有共同富裕,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阶层固化。

经济问题,关键在产业振兴,要先把蛋糕做大,通过合理有效地“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再把蛋糕分好。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过程之中,一定落脚点在于产业,设置好“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以点带面;如果示范不成功,又将回归面子工程,里子不足,落地劳民伤财。所以,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本人认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处于乡村发展的第四阶段,属于4.0时期,也是乡村振兴的发力期,更是接下来五年的破局期,推进“产业升级驱动”,需要以乡村特色产业为突破,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城乡互动要素、科技成果转化来为乡村创造出新的产业升级引擎,解决乡村产业生态的自我循环。

以“五大”振兴为基础,立足“四生”同频共振,用震撼性的策划来引领,保证该村做到定位绝妙、策划极致、产业独特,变现超强,让示范效应不虚此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振兴示范村,需要“四生”同频共振的理念,精准加持

“四生”同频共振,具体而言,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生意。

生产,以“小农业”为基础,立足“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第一产业,把“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作为出发点,打破认知边界,注重产业的叠加与整合,跨界融合,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做足农村产业振兴的各个环节。

生活,“田园+农村”的生活场景,需要把该村落,改造成田园社区,提升原住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迎接新居民的落脚点,这里不仅可以旅居,还能康养。在地城镇化,关注点,就该从乡村本身转移到原住民、新居民、游客的生活上,以“人”为核心搭建乡村多元化生活场景,体验性、互动性、科技感赋能,营造一个高品质生活环境。田园社区,将是生态消费、文化消费、心灵消费的承接地。

生态,农村的改造或建设,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都要融入绿色、生态理念,巧妙把握“自然环境设计、人文环境设计、田园环境设计”,把乡村文明融入建筑风貌、建筑布局、大地景观、生态景观营造、土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生态平衡是焦点,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基本要求,保持田园风光,尊重自然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生态功能产业化,原汁原味才是真生态。

生意,农民摆脱了贫困,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得让商业文明在农村扎根发芽。消费升级、市场又下沉,农民群体的很多潜在需求,还亟需满足,城市需求的供给地来源农村,让农产品“飞”出大山,让工业品“走”进农家,畅通城乡双向循环。

在这里,就需要植入一些微型的田园商业综合体或生态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让有能力、有本事、有头脑的农民工群体或人才下沉,精英返乡,尤其在一线城市压力增大的今天,乡村成为年轻人流动的大趋势,在家门口做生意,打通底层市场活力。这样,打通生产和消费,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的优质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这样也助于补充县域商业体系的形成,服务周边自然村落的基本需求的供给、补足,让农民合理分享新产业、新业态的增值收益,这也是在振兴底层市场活力,促进共同富裕。

而且,乡村振兴示范村,不能陷入以债养债的困境,也不能举债建设,需要有足够创造收益的产业引擎,这就需要把运营前置, 把脉区域周边市场需求,通过合理有效的策划、规划设计,植入接地气的产业业态,有符合“联农带农富农”项目,获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优先支持。同时,还能达到“四生”同频共振的效果,做到乡村社会的进化,创造不同舞台,释放更大空间价值。

或许,再过一个五年,各地会涌现无数乡村振兴示范村,振兴的是乡村、振兴的是生产,振兴的是生活,振兴的也是生态,振兴的更是生意;未来的乡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而是城乡人融合而成的新社区;未来乡村居民不再是农民,而是农村人和城里人融合共处的新乡人;未来的产业也不单是农业,而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生意同频共振的新乡村,是我们最后的、共同的、幸福的家园。

文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