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夏天,想必每个中国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又到了“吃瓜的季节”,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在炎炎夏日,来上一块冰镇西瓜更让人享受的了。
说起来或许有些难以置信,就是西瓜这样一种在我国几乎平平无奇的水果,却成为日、韩等国人爱不释手的“奢侈品”。
抛开西瓜在国外炙手可热之外,它在国外的价格也更贵得离谱,在日、韩等国,每个西瓜折合人民币几乎要高达一百多元。
与其相比,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那么究竟是谁让14亿中国人民实现了“吃瓜自由”呢?
弃教从农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栽种西瓜在国内早就有了先例,但是产量和质量却始终不尽人意。
毫不夸张地说,曾经按照传统栽种技术产出的西瓜每个都足足重40多斤,只可惜一半都是瓜皮。
直到一位叫吴明珠的女士出现,才打破了这个瓶颈。
吴明珠(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明珠,1930年1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基于这样的条件下长大,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于1950年考上西南农学院,即如今的西南大学。
在此之前,吴明珠几乎从来没有跟土地打过交道,但她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读完了三年大学。
这位大家闺秀在西南农学院的第一堂实习课就是装锄头和挖地,不甘愿落后于旁人的她竟在所有同学中脱颖而出。
夜以继日的繁重农活始终没有击退吴明珠,这份“特殊”的教育更是为青年时期的她指明了人生方向。
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
除此以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期间不乏有诸多革命老前辈给大家讲一些革命先烈的故事。
尤其是当前辈们讲到吃草根,啃树皮饱腹的那个年代,旁边的吴明珠不禁为之动容。
也正是在大学的这三年里,她深刻地意识到在当时的中国,能保证每个人都吃饱吃好,才是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
身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份初心,21岁的吴明珠毅然决然地将这句话记在了日记本上。
吴明珠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正当她准备将余生都奉献给农业时,家里忽然传来了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消息。
1953年夏,吴明珠即将面临大学毕业,常年投身于教育行业的父母明确表示所在单位愿意接受她这位大学生。
一边是父母的重托与希望,一边是年少的梦想与追求,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孩子陷入了抉择之中。
恰在此时,吴明珠的同窗好友袁隆平的毕业选择为她做了一个榜样:毫无怨言地去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袁隆平
同样都是西南农学院毕业,同样都是教书,自己为何就要选择如此安逸的生活呢?
想到这里,这个倔强的女孩不愿再犹豫下去,婉言谢绝了父母的好意之后便转身投入了农业工作中。
或许是考虑到吴明珠是个女娃娃,学校安排她进入了较为轻松重庆西南农林局工作。
谁知她并不满足于此,经常在工作之余一个人偷偷跑到农田研究庄稼,瓜果蔬菜更是她的最爱。
吴明珠在岗位上的优异表现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1954年年初,她便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被调任到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
吴明珠(右二)
从重庆到北京,从地方到中央,突如其来的升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除了她以外。
与整日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相比,吴明珠更希望能扎根一线,扎根农民,与农田里的庄稼相伴一生。
正当她为自己的选择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而懊恼时,突如其来的一则消息宛如灯塔般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此时极其缺乏园艺人才,希望大家踊跃到新疆工作。
来不及犹豫,吴明珠立刻手写了一份工作调动申请报告提交给农村工作部部长,希望能得到组织上的批准。
吴明珠
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同事的不解,新疆离家那么远,而且还那么热,你一个女娃娃能去做什么呢?
部长收到申请报告后同样产生了很多疑惑,并且一再确认道。
“留在北京工作不好吗?那里的苦可是远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
尽管如此,吴明珠仍然力排众议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艰苦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拗不过她的坚持,部长最终还是在申请报告上签下了字,殊不知这一签,竟改变了未来中国瓜类水果的历史。
实至名归
得到工作部的同意之后,吴明珠连夜坐上了前往新疆的大卡车,足足走了半个月才到达乌鲁木齐。
为了早一天为人民服务,她甚至还没来得及歇歇脚就恳求新疆政府立刻为自己安排工作。
吴明珠(右)与同事
考虑到是中央派来的大学生,工作人员犹豫再三将其分配到了乌鲁木齐地委农村工作部。
眼看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吴明珠才心怀忐忑地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全都是身为女儿的愧疚。
原来此次新疆之行,是她偷偷瞒着父母作出的决定,或许也只有这样先礼后兵才能得到父母的同意。
果不其然,父母的回信很快就证实了吴明珠的猜测,其中不乏全都是二老对女儿不辞而别的责备。
但是她很清楚,在这无尽的责备之下,蕴含着的全都是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与不舍。
小心翼翼地将回信折好之后,吴明珠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紧接着又取出了另外一封信。
拆开信封之前,这个年轻姑娘的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绯红,因为这是远在北京的杨其佑写来的。
杨其佑是西南农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是袁隆平的同宿舍好友,更是吴明珠的爱人。
吴明珠(左)、杨其祐(右)夫妇
与二位不同的是,杨其佑在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工作,而是前往北京农业大学继续研究生深造。
在此期间,他从未停止与吴明珠的书信往来,两人不仅是感情甚笃的爱人,更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尤其是关于扎根新疆这件事,杨其佑从始至终都站在同意的这一边,来信内容更是明确了他的想法。
“你先去,等我毕业了就去找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却重新燃起了吴明珠心中的希望,或许这就是精神伴侣的真实含义吧。
想到这里,她便立刻动身深入农田,彼时的新疆虽然瓜农众多,只是不知为何产量和质量却总是差强人意。
几番周折之后,吴明珠终于发现了一个最适合瓜果生长的地方——吐鲁番鄯善县盆地。
提起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会有些陌生,但要知道这里就是西游记中记载的火焰山附近。
火焰山的温度想必已经不言而喻,不过也正是这个气候才能更好地让瓜果吸收充足阳光,产生良好的口感。
来不及犹豫,吴明珠立刻向乌鲁木齐地委农村工作部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谁知负责人听完之后露出了一脸为难的表情。
“抛开你是个女娃娃不说,那里的瓜农们种了大半辈子瓜都没得到好收成,谁去了都无济于事呀。”
话音刚落,这个年轻的姑娘便一脸认真地回应道。
“越是这样我越要去,中央派我过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哪有临阵脱逃的道理呢!”
拗不过吴明珠的执拗,乌鲁木齐地委农村工作部也只能顺从她的意愿,将其送到鄯善县。
恰逢1958年杨其佑从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本应留校执教的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
紧接着,他便收拾好行囊从北京赶往鄯善县,与爱人一起在这边疆之地为人民服务。
杨其祐(左)、吴明珠(右)夫妇
杨其祐的到来给了吴明珠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在这条艰苦的道路上,她终于不再是孤身一人奋战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发现鄯善县确实如此前的工作部负责人所述那样,这里的瓜在天然优势下非但产量不高,就连口感也非常一般。
经过一番走访之后,吴明珠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种子单一以及传统方式的种植。
所以想要改变瓜的品质,就必须从培育新瓜种入手,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收集大量瓜果,从中筛选出口感最好的一批。
于是自1958年开始,吴明珠便整日带着馕和水奔波在各大瓜农的农田上,无论路多远,天多热,她都孜孜不倦地步行前往。
为了精准找到优良品种,她经常自掏腰包购入不同种类的瓜,只为背回家去慢慢品尝。
吴明珠
从1958年到1961年,吴明珠和爱人一起走遍了吐鲁番的300多个生产队,尝遍了瓜农所有品种的瓜。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整理出44个优良品种,只不过这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想要培育出最优良的品种,最重要的就是杂交,只有取其优点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这个过程却是极其漫长的,更是未知的,有可能是几年,有可能是几十年,也有可能是一辈子。
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吴明珠就从来没有想过后悔,只要没有成功,她就会一直尝试下去。
学识渊博的杨其佑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总是借助专业知识为爱人提供可行性建议。
所幸上天也没有辜负这对为人民服务的夫妻俩,吴明珠终于在无数次系统培育中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和小青皮三个优良品种。
吴明珠与学生
来不及犹豫,她第一时间便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本地瓜农,只希望大家能早日创收。
谁知大家对吴明珠的话始终秉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几十年的种瓜经验难道还不如这个中央派来的女娃娃吗?
见此状后,她也只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自己试种成功,大家就没有理由不相信了。
紧接着,吴明珠便从瓜农手里购入几亩农田,开启了只身一人的种瓜之路。
为了能时时刻刻观察瓜苗的成长状况,也为了将失误降到最低,她自从瓜棚建好的第一天开始便住了进来。
浸种、育苗、定植、施肥、用药、浇水、管理等一系列操作,全都是吴明珠一人亲力亲为。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她已经有了身孕,强忍着孕吐的她日夜守在这50摄氏度的瓜棚周围,就连体重都虚弱到只剩70斤。
吴明珠
结果可想而知,吴明珠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了新瓜种的质量,每一位瓜农也都对这位中央来的女娃娃心服口服。
除了甜瓜以外,她在西瓜上的成就更是不容小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上海的“8424(早佳)”。
在此后的50多年研究中,吴明珠又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西瓜之母”可谓是实至名归。
这位前辈最爱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国之基石
在吴明珠为人民服务的几十年里,她最遗憾也是最愧疚的就是自己的爱人。
为了帮助与支持妻子的事业,杨其祐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西瓜和甜瓜的育种工作之中。
但也正是长期的积劳成疾,导致其在1986年4月因胃癌晚期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57岁。
吴明珠及家人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杨其佑还艰难地伸出三个手指,笑眯眯地祝贺妻子培育出的三个优良品种。
他越这样,吴明珠就越自责:“都怪我执意下乡,倘若我能留在北京好好照顾他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或许是为了分散失去爱人的悲痛,也或许是为了延续与爱人一起坚持的这份事业,这位花甲老人很快就又投入到了科研之中,直到2011年。
2011年,81岁的吴明珠忽然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除了儿子杨夏以外,几乎记不得任何事情。
尽管如此,她却唯独没有忘记种瓜这件事。
有时候,她会突然要出门,嘴里还嘟囔着“瓜该授粉了”,有时候,她还会把家人误认成同事,询问瓜田里的进展。
看着吴明珠整日沉浸在种瓜的世界里难以自拔,身旁的儿子杨夏心疼不已,思来想去,他决定带母亲重游故地。
2019年夏,趁着母亲腿脚还算方便,杨夏带她回到了新疆鄯善县,那是她为之付出青春的地方。
看着满地瓜田,早已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吴明珠忽然说出了一句令众人震惊的话。
“我将继续为甜瓜事业奉献我的全部力量,奉献我的终身,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够吃到更好更甜的瓜。”
话音刚落,在场的人便全都红了眼眶,这位老者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了,却始终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
2021年2月,91岁高龄的吴奶奶不慎摔伤,导致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在医院躺了足足三个月。
所幸最终并无大碍,相信上天也一定会时刻庇佑这个倾其一生为国家与人民做出无尽贡献的“瓜奶奶”。
中国并不是瓜果的起源中心,但吴明珠奶奶却穷其一生,让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瓜果强国”。
瓜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