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感觉本来是一件好事,搞着搞着就变了味道。

前一段时间报道北京地铁站名标识,一般来讲都是中英文标识,非要搞成汉字加拼音,比如“德胜门站”,下方的英文应该如何标注呢?

这个站名由“德胜门”+“站”两部分构成,前面这个“德胜门”,是中国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名字,如果要“意译”,就显得不伦不类,直接标注拼音Deshengmen即可,这个词外国词典当然没有,如果外国人想知道为什么叫Deshengmen,可以学习一下我们“四九城”的文化,这就叫文化自信。后面这个“站”,是有明确含义的,对应英文的Station这个词,放在地铁这样的场景里,也更容易为外国友人所理解。所以,一个比较好的翻译,就是Deshengmen Station。

但是偏偏却标识为Deshengmen Zhan!

很多人拍手叫好,说这才是文化自信,敢于把拼音直接标出来,可是,北京也是国际化都市,这种文化自信真的必要性不大。

站牌标识,是有其实用目的的,用来指示清晰的站名。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我们看汉字即可,所以下方的这一串字母,当然是给来北京,且不熟悉中国汉字的外国友人准备的。这是大前提。所以,当他们看到Deshengmen Zhan这样的标识时,一定不如看到Deshengmen Station来得明白无误。

换个角度就很容易理解这件事了,比如法国的“巴黎站”,英文是Paris Station,如果法国人向我们学习,非得在这行字母下方,标注“巴黎斯的神”,我们一定看得云里雾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例子未必恰当,但很能说明问题——地铁站牌作为一个有着实际价值的物体,必须首先满足其功能,而非去承载太多的象征意义,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到处贴满汉语拼音,而是在包容兼蓄中,自信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