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7月20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一年前的今天,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了特大暴雨事件,如果纯粹从下雨的角度来看,这次也就是雨下的大,下的时间比较集中,在这个几千年来已经定义的“七下八上”阶段,特大暴雨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它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200亿元,和受灾人数比较看,将近达到平均每人10000元的损失。

郑州特大暴雨事件,能给大家最大的教训就是,城市的建设要远离低地洼地。

自古以来,中国大陆的气候,古人已经见识过,从来不是旱灾而引起大的损失,都是大涝大洪水而引起。

第一:大禹治水

为什么这个上古事件会口口相传呢?说明当时水涝是一个长期现象,自从一个叫大禹的人出现,才最终治理完毕。那它的经验是什么,就是“依疏代堵”,遵循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最终才能形成人和水的天然和谐。

第二:良渚古城

良渚文化是一个上古时期的先进文明,它处于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带,在四五千年前,就筑有城池,建立起了先进的水坝,以抵挡南方的水灾,那它最终为什么会彻底消失呢?依考古的证明来看,大概率是毁于大洪水。

东亚的台风和北美的飓风一样,可控性是一点也没有,它的特征都是,降水量特别集中并且短时间内降水量可能会非常大,规律性还是很强,每年的夏季,动不动就狂风暴雨,春季和秋季,雨水稀少,而冬季都是要靠北部地区的寒冷空气,带来降雪以滋润大地。

我们可以根据它的规律,制定非常合理的农作时间,但它唯一的毛病就是,不可控性太大,短时间超强降水,会频繁出现,可能会淹没很多地方。

所以中国古人把家园(或者城镇)的位置,建立的相对比较高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证明呢?古代地名带“丘”的非常多,如商丘、雍丘、宛丘、顿丘、犬丘、沈丘、封丘等,不胜枚举啊。

丘者高地也,说明古人都是选的高处建设城镇,水都低处流出,用这样的方式来规避季风的风险。

可现在我们的建城原则都成什么了,“郑东新区”“浦东新区”等,都带有“东”的新区,说什么紫气东来,实在是有点过于迷信,但按照中国的地理特征,城市的东部,在大部分地区都代表着“地势低洼”的特征,如果过于往这个方向发展,早晚还是会有水患之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