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之际,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中小学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身心健康的理解。这标志着全国上下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重视。

而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正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提升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逐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之中。

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规范化。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范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范使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并力求实现规范性、长效性和实用性。各级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各中小学校采取主题班会、讲座、团队活动、亲子游戏、情景小品剧等不同形式,利用电子显示屏幕、橱窗、宣传栏、板报、横幅等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建设。各学校利用专兼职心理教师,有条件的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加强档案管理,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心理咨询室也为前来的家长开放,家长可以直接咨询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拉近了家长、学生和学校间的联系。目前我市孝义六中、江阴高级中学荣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称号。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我市每年组织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山西省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我市名师提升工程三年培训计划中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培训必修课程。2021年受疫情影响,全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转为线上,共选拔各县市区共102名德育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网络培训示范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持续加强家校共育。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依托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常态化的校园开放日及家校共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体验式活动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各县(市、区)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开设“家长热线电话”,开设“家长访校接待日”,强化家长教育责任感,优化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宜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通过疫情特殊时期的生命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真谛,深刻感悟“逆行者”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大爱诠释生命,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弘扬扶危济困、协作互助的优良传统和团结精神。(记者 梁瑜)

吕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