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大体系“助阵”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濮阳工学院是河南大学和濮阳市政府依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所建立,结合了“双一流”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优势与地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探索出了适应“新工科”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区域,冀鲁豫三省接壤之处,是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当地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丰富,石油化工业是当地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亟需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此,2015年5月,濮阳市人民政府引入省内“双一流”大学河南大学,依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濮阳工学院属于河南大学二级学院,是公办院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由河南大学负责招生录取和学籍管理,学生录取后在濮阳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后由河南大学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近期,濮阳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相关负责人受“麦可思研究”之邀,基于本校实践详细介绍了“双一流”本科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经验。

人才定位先行

“学院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材料化学、网络工程、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和会计学9个专业,均在本科一批招生。”该负责人表示,学院采取本科二级学院的形式开展联合办学,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是创新举措。从区域发展出发,建院伊始,学院就明确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注重创新、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应用型、特色化、工程性、开放式”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为充分利用区域产业集聚资源优势,学院积极筹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整合行业企业和高等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创新,探索政府、学院、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建立健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互动”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了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培养模式重构 六大体系相融

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和需求,综合分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建设、教学体系、质量保障、师资建设、学生管理六大体系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负责人表示。这六大体系如下:

“通专融合、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体系。“通识+专业”是未来工科人才的标配,学院以“以人为本、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为引领,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构建适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特点、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通识教育体系。

专业群建设“立足地方、交叉融合、合理布局、循序推进”。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集群,学院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紧贴区域主导产业设置并优化专业,注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群建设,助推濮阳市“三大三专四新”产业发展。

注:濮阳市“三大三专四新”产业,指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生物基材料等三个专项特色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个新兴产业。

以“除旧纳新、打破传统、能力倒推”为抓手,重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专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并对标国家标准,学院以“打破传统”为着力点,以岗位倒推能力、能力倒推课程的反向设计思路,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重新设计了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加强对工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该负责人说道,“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技能竞赛,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并启动技能大赛孵化备赛和教师培训等助力学生参与。”

以“循环闭合”为重点,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教学督导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积极构建院级和专业两级教学督导机制,并将教学督导、检查工作纳入河南大学教学监控范围,形成校、院、专业三级督导管理体系。同时,围绕教学督导、常规教学、考试考务、学生评教等方面,学院出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设计实施覆盖教学全过程的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时统计、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产生的多维度信息,建立了“两级督导、管评结合、多方联动、实时反馈”的质保体

引进与培养并重,全面提升师资实力。学院采用引进、培养和外聘相结合的模式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鼓励教师走出去,尤其是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赴企业实践锻炼,了解企业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实际需求,从而改善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学院探索教师流动站以及理论教师与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结对子”的“双师”新模式,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及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兼职任教。结合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建设,学院着重抓好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并实行任课教师“优上劣下”动态管理。

创新学生管理育人模式。为落实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院构建了以学生、辅导员、专业导师、学业导师为四大要素的“纵横交错、四位一体”管理育人模式。其中,辅导员横向负责一个年级学生的日常管理,专业导师纵向负责同一个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组织工作,纵横交叉落脚点就是教学班,由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一对一”负责该班的专业教育,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全程引导 做好职业规划

高质量就业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院制定了覆盖在校生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入校之初,学院开展新生专业教育讲座,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并介绍往届学生考研和就业等毕业去向,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大学奋斗目标。对于高年级学生,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多次开展专题讲座,分析就业创业形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就业心态。此外,学院各专业以工作室和兴趣小组为载体推进学生参与竞赛,成立专业工作室,提供专门场所,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对于有志于读研深造的学生,学院建立了完备的考研工作体系,从学业规划到考研报名、考试指导,再到综合保障等,多方面、全方位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数据显示,学院考研深造率维持在30%左右,2019至2022届的536名毕业生中,有162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100余人考取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大部分毕业生到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华为、百度、中建、中铁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工作。

2022年4月,濮阳市人民政府与河南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依托濮阳工学院建设河南大学濮阳研究院,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借此契机继续加强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教育的探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随手点赞,戳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