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代中外家风传承

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句话也在提醒世人,仅以物质财富传承,并不能实现家族长盛不衰的目标,必须依靠家风文化的传扬,才能塑造百年世家。

从前,传承家风多是依靠家训、遗嘱等方式。尤其是家训,在中国,家训是要求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例如中国古代有《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

《颜氏家训》中,颜氏先祖颜之推告诫后人要恪守儒家的忠孝仁义,在这份家训的约束教导下,颜氏一门出现了诸多名仕,如颜杲卿和颜真卿等。

清代名臣曾国藩身后的两百多年里,在《曾国藩家书》的约束和砥砺下,曾氏家族延绵八代人才辈出,据统计这接近200年的时间里,曾氏一门共出了240位有名望的子孙。

在西方,家风的传承与财富的传承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方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杜邦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中,优良的家风传承也功不可没。

美国古老且富有的杜邦家族,能够保持至今200年不衰败,也离不开对后代谆谆教导的家训和严谨家风的传承。

2

现代家风与家庭文明建设

《民法典》中关于优良家风倡导:

1043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注重家庭”是家庭建设的前提。

家庭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港湾。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

无论人们身处何方、境况如何,其内心始终为亲情所牵、为家庭所绊,家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可动摇。

新的技术、观念、生活方式的出现也许会冲击和改变未来人们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模式,但并不会动摇由血缘纽带和亲情关系所维持的家庭存在的本质。

家风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家庭是国家的最小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家族信托是家风文化的现代载体

除了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书面形式记录的家训家规外,目前,许多高净值人士开始关注采用家族信托的方式传承家风文化。

中国人是含蓄的、内敛的、不善于表达情感表达爱,创一代成天在外面忙着事业,较少跟孩子沟通陪伴也不多,孩子会以为父母没有那么爱自己。

很多创一代甚至不敢告诉孩子自己的财富现状更不敢直接给大笔的钱给孩子,怕孩子知道家里钱多不想努力了。

在跟孩子聊家族信托的安排的时候,长辈未来会做什么会把未来教育、婚嫁、甚至创业都做了安排,孩子感受到原来长辈是这么爱我,孩子内心充满了爱充满了力量感,他觉得更要珍惜,在父母留下的财富的基础上再去创造财富,也给孩子种下了个为振兴家业去尽责任的一个心锚。

相较于言传身教和家训家规传承方式,家族信托能解决言语传承易中断、家训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家族信托可结合家庭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通过鼓励正向行为与制约不良行为的信托条款,更有效的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

历经250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之所以能够在财富金字塔塔尖屹立不倒,与家族信托有莫大关系。

罗斯柴尔德家族信托中记载了家族宪章,也就是老罗斯柴尔德的十条家训,不断激励和约束着后代。并且从家族后代中选拔善于做财富管理的人才,而家族委员会则会选拔出优秀的企业经营人才。

从精神财富到物质财富,再到企业经营管理,家族信托为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庞大家族保驾护航。

总结一句话,家族信托是兼顾财富和精神传承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