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你认为它是粒子,朝着粒子方向研究,它就是粒子;你认为它是波,朝着波的方向研究,它就是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波粒二象性呢?因为微观粒子存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自转或还存在右旋,是特殊的粒子。微观粒子的基本组成是一个弹性的“能量环”,并且弹性的能量环,不但直线运动还是自转的、右旋的(自转速度大于传播速度波动性更明显)。能量环的直径就是波长。
一、解释衍射现象

衍射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但也不能比波长小太多,当孔的宽度为波长的大约3/10时波的衍射现象已经不明显--与能量有关,能量会在传播过程中转化为内能或势能)。也就是说,当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和微观粒子的直径差不多或比直径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因为只要这样弹性“能量环”才能被缝、孔暂时改变它的形状,穿过缝、孔后回复原来“能量环”的形状,朝着不同的方向运动。为什么缝、孔的宽度不能比波长小太多,当孔的宽度为波长的大约3/10时波的衍射现象已经不明显呢?缝、孔的宽度过小,弹性“能量环”即使变形也不能通过缝、孔会被“缝、孔”反弹回去(等于没有缝),此时的微观粒子只显示粒子性。

二、解释干涉现象

干涉条件: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源)的频率以及振动方向必须相同并且有固定的相位差。解析:频率相同,相差恒定在微观粒子就意味着微观粒子“能量环”的直径相同,环自转的方向相同,可以存在一定的相差。这样的两列连续的“能量环”相遇,如果相差恒定,一定是有规律地相互加强或相互减弱(这里强、弱主要是环自转的速度),必然形成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微观粒子例如光子,频率相同,波长也一定相同。波长不同即“能量环”的直径不同,不会发生作用(相互嵌套,类似于同心圆圆弧没有交集),即只有相同颜色的光子才能相互干涉,即单色光干涉后差生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自然光(多色光,例如白光),会产生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三、宏观物体若有相同的结构也会发生干涉、衍射现象

我们做一个具有弹性的环,让这个环滚动起来,前方放一个带有和弹性“能量环”的直径差不多的缝隙的障碍物,这个滚动的弹性“能量环”一定能穿过缝隙发生衍射现象。多个弹性“能量环”一起运动,“能量环”半径相等(“能量环”半径不相等的几乎不发生作用,相互嵌套),自转、相差恒定的一定能相互作用(使自转速度加快或减慢),形成稳定的干涉现象。

四、微观粒子的运动不仅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自转还右旋

微观粒子例如光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自转还右旋。例证:光子不论是折射还是衍射都是向右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