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既有趣又引人思考的现象。
我是一个购物时不太擅长讲价的人。水果、蔬菜及肉类等食品我一般都在超市里购买,这一方面是为了省却讨价还价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因为商品的质量会相对有保证一些。但海鲜这类东西,我倒是都在市场的摊点上购买,图的是新鲜与品类的多样性,只不过,我一般只选东西不问价格,稀里糊涂地就买下想要的海鲜。
平日傍晚下班后,玩得好的几个朋友经常会相约去一家牛肉火锅店里小聚。火锅店不提供海鲜,不过店老板人很好,同意我们自带。于是,我通常都会提早些时间,在火锅店附近固定一家海鲜摊点上买几样当季的海鲜带去火锅店。由于是固定在这一个摊点上买,买的次数多了,我与摊主也就熟识了。每次,我仅需点我要的东西,并告知大致需要的数量(通常依据目测来调整)就行了,我从不去问价钱。不过摊主倒是挺认真,称完装好袋后总会很详细地告诉我单价和总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回,火锅店老板好奇地问我:“今天这几样都很新鲜,比我家买来自己吃的还要好,您多少钱买的?”我随口说出了单价及总价,这一说,换来了店老板惊诧莫名的表情及疑问,“怎么可能?比我买得还便宜!”一起吃饭的一个朋友是个网络购物狂,他家用的几乎所有东西,包括蔬菜水果等都在网上购买,他也急迫地从手机里调出最近的购买记录,同样惊讶地发现我买的东西比他用券、用积分等各种网络优惠措施购买的要好,要便宜!
后来又有几次类似的比价,结果也基本差不多。于是火锅店老板和朋友就断定我是一个精明的砍价高手。只有我在心里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我相信我得出的答案与海鲜摊主所考虑的是相差无几的。
终于有一次,趁着只有我一人在购买海鲜的间隙,我问起海鲜摊主,为什么我从不讨价还价,而她却从不高价卖我,也从未有过短斤少两的现象发生呢。摊主笑了笑,很平淡地说:“我也懂得看人!你经常来买,从不讲价,这就是相信我。你也不傻,万一我卖不好的,或贵得多的东西给你,你迟早都会发现,那以后你肯定就不会再来买了!少了像你这么好说话的客户,我的损失不是更大吗?其实我们卖水产的,利润就只要达到一定数量就好了。那些看似很精明的客人,我一般会抬高些报价让他们去还价,其实绕来绕去,成交的价格也差不太多!”

摊主的这番话与我之前想的答案是一样的。我又想起,不仅是这家海鲜摊点,这些年来我常去的饭馆、便利店、理发店等等也基本上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只要是不请或少请伙计,由店主人亲自打理,一家人的生计都有赖于小店维系的店家,他们的品质与服务通常都不会太差。而且店主人一般都很擅长识别优质的客户,对他们给予周到、热情,价格合理的服务与商品。我们经常可以在老旧社区里找到开了十几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小店,店主人其实早已与社区的居民们融为了一体。与其说他们是在销售商品或服务,还不如说是在为社区的居民们提供着便利。
道理其实很简单,在一个自由交易的环境里,如果没有强买也没有强卖,商家和消费者都能自由地去选择交易的对象,那么平等、公正、信息透明的市场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去制止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并调整销售与购买量,以达到一个平衡点。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再购买的方式去惩罚那些一味逐利的黑心商人;商户也可以通过拒绝售卖他们的服务与商品给那些恶意压价的客人以保护他们合理的利润。市场监管者所需要做的,只是维护好这种规则,对违反规则的一方,不仅不能让他获利,还得让他获得应有的惩罚,这样,一个合谐的市场将使消费者与商户都能各得其所。
造成商家、消费者之间互不信任的主要问题在于,商家不应采用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一味通过压低价格来招徕顾客,这会导致那些有良心的商家失去市场,被迫关门,也就是经济学中说的“劣币驱逐良币”;同样,消费者也不应无视商家的合理利润,既要货好又要价低,那是不切实际也无法持续的幻想。除此之外,我们的市场监管者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如何保护合法、打击违法呢?
当一切都很难判断的时候,我会选择相信我的直觉,信任我购买的商家,我希望用我的信任换回他们真诚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