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一篇报道留言区看到一个关于微信朋友圈设计的吐槽,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拿出来和你们聊聊。

很多人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应该都遇到过这么一个场景:当你给某条朋友圈内容点赞后,之后你的好友再给这条内容点赞或评论时,你也会收到小红点数字提示。

起初,这个通知是不可关闭的。后来,微信在消息上增加了一个「不再提醒」功能,设置后就可以屏蔽这类通知。

我在网上搜了下,发现有不少人吐槽这个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大家吐槽的到底是什么?

要理解这种吐槽,首先我们就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立场,就是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所代表的利益。

换个说法,就是利益视角。

我给一个好友的朋友圈点了赞,表达的是我对他这条内容的赞许、认同、鼓励或者喜欢,这是一种情绪表达。

从表达那一刻开始,这种情绪表达就是单向的。

但是,当这种单向表达被参杂进和自己不相关的噪音后,就会觉得是一种打扰。

说白了,就是我给 A 点赞,B 和 C 都点了,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换做是评论,B 和 C 都是跟 A 互动,又跟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这种单向表达多向互动产生冲突时,用户就会吐槽。

本质上,大家吐槽的是这些多向互动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自我的利益视角决定的。

那么,我们换一个场景和视角。

如果你的其中一个好友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如果这条内容点赞超过 100,我就随机抽 10 人请他们吃饭」。

此时,作为好友的你,会不会去点赞?以及,你会不会迫切想知道有多少人已经点了赞?以及,最终随机抽奖的结果是什么?

放在这个场景下,这种好友点赞通知的设计就会显得很实用。归根结底,是你的立场和利益视角发生了变化。

说得直白点,就是跟你有关

人都会关注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因为涉及自身利益,所以特别关注。

其实你们可以仔细观察下,朋友圈虽然有点赞功能,但这个点赞功能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你对发布者以及内容的赞许、认同、鼓励或者喜欢。

第二层,是你对这个人的特别关注。

朋友圈点赞功能的图标一直是一个爱心,而不是一个大拇指,或许这里面有更多关于人的因素。

我也把这个问题发到了星球群里让大家讨论,其中我看到很多人都表达了一个观点,说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活。

从现象理解,这个设计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消息触达和互动效率。但是,这真的是微信的目标么?

从朋友圈诞生的那天起,绝大多数的设计就已经定型了,这么多年一直没变过。

这种不变,一方面是已经不能再简化,另一方面就是反映了真实的场景。

我想,微信团队不至于为了去促活而在产品上做一些投机设计,如果是,那这个设计一定不是最好的方案。

所以,这么设计的目的一定是对于产品本身的思考。

朋友圈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朋友,一部分是圈子,这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封闭式社交圈。

你能看到的,都是你朋友发布的内容,所有的设计出发点都是以你为中心的。

作为中心节点,你的朋友和你产生了双向连接,但他们彼此之间可能是不连接的,这就是典型的树形结构。

但是,这种树形结构也会在局部产生网状结构。

也就是你会偶尔发现,你原本以为互不认识的朋友之间原来也认识。

而朋友圈好友点赞通知的这个设计,其实就是让你发现这种网状结构的存在。

朋友圈的目的是鼓励分享真实的生活,社交产品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社交效率。

人是群居动物,获得认同感、寻找同类、达成共识,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理解了这个逻辑,就不难理解微信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了。

其实很久以前是没人吐槽这个设计的,之所以有人开始吐槽、之所以微信会上线「不再提醒」的功能,核心原因就是我们的朋友圈变复杂了。

以前,是真正的朋友圈,里面都是你的同学和朋友。现在,朋友圈变成了你自己的社会,里面掺杂了太多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变复杂后,人会产生两个行为。

第一个行为,开始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也就是对隐私的重视程度会变高。

所以,就有了朋友圈分组和内容三天可见这样的设计。

第二个行为,对信息噪音的容忍度降低,也就是逐渐忍受不了那些和自己无关的消息。

所以,就有了屏蔽对方朋友圈和消息不再提醒这样的设计。

随着产品的发展,这种变化会逐渐发生,也是产品在适应用户的变化。但反过来想,产品还是需要维护已有的基础和原则。

如果因为一部分吐槽就砍掉这个、优化那个,那这个产品团队一定是有问题的,是没有自己的思考的。

对于主张思辨的微信团队来说,他们不至于如此。

与其看到这些吐槽,还不如关注下没有吐槽的那些绝大多数。或许,他们并不会觉得这是一种不足。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即便有那么多糟心事,不依旧还是要活得热爱么。

·················唐韧出品·················

安可时刻

据说朋友圈正在灰度测试一个叫「共同回忆」的功能,发布朋友圈时可以选择相关的好友,之后这条内容就会被汇总到一个单独的入口里。

其实这个设计是对以前朋友圈「提醒谁看」功能的升级,让这部分内容能更好沉淀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平时你会用如今已有的「提醒谁看」功能么?

今天,与75079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