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人员如何再就业? 近期,辽宁营口市人社局回应政协委员提案时称,下一步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鼓励年轻教师考公考编。

营口市人社局进一步解释道,公务员及公立学校老师的编制相对稳定,会让大部分教培人员产生考公考编的想法,教培机构的老师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所教科目熟悉,市人社局与市教育局联合提供编制,招聘教师,使教培人员进入公务员及教师岗位。

考公考编热潮下,还需要鼓励培训机构的年轻教师考公考编吗?

部分网友质疑这条措施是“何不食肉糜”。其实不然,在尊重年轻教师个体选择基础上,有专门的鼓励措施,能消除报考中存在的一些人为障碍。

鼓励原培训机构的年轻教师考公考编,尤其是吸引富有教学经验、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年轻教师进入公办学校从教,是一个既促进培训从业人员再就业,又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双赢之举。鼓励这些年轻教师考编进入公办学校,需要摆脱社会对他们的成见,同时结合当地公办教师招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鼓励措施。

前不久,转型直播带货的新东方在线突然火爆,原新东方“名师”董宇辉用双语直播带货,受到很多网友追捧。但董宇辉“以前是教师,现在是售货员”,也引发舆论质疑,有人认为他不该在带货直播间中,而应该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

“双减”之后,原培训机构的学科教师,如何转型选择自己的新职业,这是他们的自主选择,但从“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出发,也应该给这些年轻教师再就业,提供一些扶持政策,并创造更多适合他们的选择。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

这意味着大批学科培训机构的教师不得不重新就业。这些教师的再就业也关系到“双减”的成效,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这些教师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就很可能利用自己所长,从事私教,进行隐形学科培训。

虽然校外培训机构被质疑焦虑营销,刺激应试竞争,但不得不承认,如果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不行,也不可能发展到那么大的规模。培训机构中的很多教师也很认真负责,如果能吸引他们进入公办教师队伍,有利于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双减”之前,国内就有地方出现公办教师“离职潮”,主要去向就是到校外培训机构从教,或者进行在线教育当“独立教师”。“双减”之后,这部分教师也不得不再就业,他们中有不少想回到体制内的学校。

据报道,中国已有地方教育部门针对原来辞职到培训机构的教师,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重新入编。但是对开辟“绿色通道”做法,也存在争议。如没有坚持“逢进必考”的招考原则,对其他考编者不公平,如何计算他们的教龄等。

开辟专门通道的做法,需要广泛听取学校、老师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对于培训机构的年轻教师来说,鼓励他们考公考编,更现实的做法,是取消影响他们考公考编的身份限制、年龄限制。

如当前考公考编超过60%的岗位都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而培训机构的年轻教师,很多都过了两年择业期,不再享有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取消择业期限制,把他们作为应届毕业生对待,或视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择业期,如针对培训机构的年轻教师考教师编,可把毕业后10年内作为应届毕业生对待。

事实上,从推进公平就业出发,应逐步淡化,直至取消就业中的应届生身份,对所有求职者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