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通讯员 龙泰良 张亚培 刘滢萱

“在公园散步的时候,我看到一句话很有共鸣:‘不是做你喜欢的工作,而是喜欢你做的工作’。”在采访中,他这样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感悟,正是出于这份热爱,他33年扎根一线,刻苦钻研,精细操作,为茂名石化成为国内加工劣质原油能力最强的炼化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际先进的渣油加氢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化应用探索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笨鸟”先飞练就真本领

吴金源还是一位“油二代”,从小就被父辈为祖国献石油的激情所感染,技校毕业后进入茂名石化炼油厂加氢精制车间工作。作为一名技校生,他深知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凭借着勤问、勤跑、勤记的“笨功夫”学习方法,吴金源从一名“门外汉”到问不倒的“活流程”,仅用了三年时间。

如今,凭借着这“笨功夫”的劲头,他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的好本领,哪台设备最娇气,哪台设备最古怪,他早就摸得透透的,总能让装置隐患无处藏身。

1999年12月,我国首套从国外引进、代表当期世界先进水平的渣油加氢装置在茂名石化建成投用。在柴油加氢装置摸爬滚打了十年的吴金源早已是有名的“机王”、装置班长,却主动请缨到渣油加氢新装置当操作工。他很快就掌握了这套进口装置的操作技能,每天琢磨着怎样把装置开出更高水平。在装置间联合优化还没被人们提起的年代,吴金源“异想天开”,经过两个星期的精心测算、论证,他提出了建议,并被命名为“吴金源氢气梯级利用操作法”,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氢气成本3000多万元。

工匠精神相通党员要求

2005年6月,吴金源入党。在工作中,他更以一位党员的自觉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计得失,保持工作的激情,高质量完成任务,确保装置安全生产,为企业增效出谋献策、尽心尽力。“每当完成一项难度大的工作,会有很强烈的自豪感,就会加倍努力干好。”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一直在一线倒班岗位每天保持工作的热情秘诀,其实就是源于热爱而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

2018年底,茂名石化开启了我国探索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工业化应用实践的大幕。年近半百的吴金源早出晚归,每天只睡四小时,全身心投入新技术的学习,探索新装置的操作方法,组织好培训工作。

经过吴金源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这套全球最大、国内首套的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于2020年12月31日实现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一次投产成功,能够将原油“吃干榨尽”,实现利用“最差的渣油”生产“最优质的产品”。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投产后,吴金源步履不歇,积极在装置优化运行上下功夫,他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攻关,持续优化,使催化剂注入量每天降至8吨,月创效达2000多万元。

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专心、专业、创新,要有责任心。党员的要求和工匠精神是共通的,都要有责任心,都要敢于担当,事事冲在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以来,吴金源先后参与多套中国石化重大装置建设和生产,在产品质量升级、结构调优以及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他摸索出的操作法,被命名为《加氢装置高压法兰拆装质量监督吴金源操作法》,在石化行业加氢系统广泛推广。由于贡献突出,吴金源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好人、中国石化劳动模范、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石油石化系统大国工匠等称号。2018年10月24日,作为参与和推动广东省改革开放贡献突出的20名代表之一,吴金源受到了在广东参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