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布吉措

香格里拉的阿布吉措是最近比较热门的网红徒步景点。六月是高原的花季,山川树木都披上了绿装,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山花,风景非常漂亮,是徒步旅游的最佳季节。

今年雨季来得早,从五月就断断续续下个不停,直到端午节雨还在下,眼看六月快过去了,不能再等天晴了,再等高原的盛花期就过了。

2022年6月中旬,我们一路冒雨踏上了香格里拉徒步之旅。

第一站我们打算到小中甸镇住宿。镇的东边山是天宝雪山,山峰连绵,没有一座最高的主峰,群峰中最美的景点是阿布吉措。镇的西边山有千湖山之称的碧沽天池,一东一西正好可以玩两天。

小中甸距离香格里拉市中心只有二三十公里,所以宾馆很少,住宿很难找,查了好久才发现有一家霞若星空酒店的条件不错,就果断预定了房间。其实我们是可以住市区的,从市区一大早开车过来也就三十分钟左右,但我们要在这里连续玩两天,住在小中甸附近就不用怎么赶时间了。

现在丽江到香格里拉的高速全线通车了,所以比原来节省不少时间。我们从小中甸立交下高速,路过小中甸花海的时候,遇到进藏自驾游的车队在花海拍出发仪式的视频,国道214路两边是成片的花海,金黄色的狼毒花开满了山坡,我们也情不自禁下去拍照。

霞若星空酒店在小中甸水库边,去碧沽天池的公路就从边上过。酒店建在水库边的大片草地上,有两排几十套独栋别墅,一栋别墅就是一个家庭套房。天气好还可以住帐篷,吃露天烧烤,看星空。我们住进去以后才知道,偌大的酒店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入住,现在的旅游业真的非常惨淡了。

下午四五点,站在房间门口,远远望去,远山笼罩着浓雾,可以看到整个小中甸坝子都披上了墨绿色的夏装,高原的雨似下非下,看似晴了,走出去却有很细的雾雨,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小雨。现在已经进入夏季了,可气温偏低,室外只有七八度。查看天气预报,明天中午到下午会放晴,于是我联系了当地的向导,向导名叫齐林邓主,和他说好明天早上8:30开车来酒店接我们。

小雨一直下个不停,窗外逐渐暗下来,酒店仅有的两个服务员把晚餐直接送到房间客厅,饭菜很像用员工餐的食材做的,味道不敢恭维。

我们住的是两室一厅一卫的家庭套房。吃完饭,天完全黑了,外边又冷又湿,走道上是冰冷的灯光,在这又冷又黑又雨的夜晚,我们一家三口住在空荡荡陌生的一片别墅里,心里不禁掠过一丝丝恐惧。

第二天早上起来,雨还在下,我们去餐厅吃早点的时候,雨越下越大。齐林邓主的车已经在酒店停车场等候了。

“这么大的雨登山没问题吧?”我一脸焦虑的问向导。

“山上和山下不一样,山下下雨山上晴啊!”向导安慰我们道。

向导这次带六个人,除了我们以外,还有其他三个人,这辆小型SUV有点拥挤,不过路程不远,从214国道拐进去有18公里土路就到了。

另外三个人是从市区坐另一辆车过来的,三个江苏的年轻小伙,有一个穿着西装,另外两个居然还穿着短袖,我也是服了,阿布吉措海拔四千多,加上连日下雨,气温很低,爬上去还不冻成冰棍吗!我家三个都是全副武装的冲锋衣啊。

他们什么吃的也没带,向导停车让他们到路边的小卖铺买些中午吃的东西,我主动建议他们添加衣服,小卖铺也没什么衣服卖,只有保暖内衣,那两个穿短袖的各买了一件保暖内衣穿上,又每人买了件雨衣,他们的装备确实有点悬,不过也没有办法了,那就出发吧。

路上雨下得很大,雨刮在不停的左右摇动,看着这雨,心也凉了半截。从国道214转入进山的道路,一转进去就遇到一座寺庙,这是从大理过来的第一个藏传佛教寺院,号称进藏第一寺,是香格里拉小中甸扎西德吉林寺。过了寺庙,路变成了泥泞的土路,向导放慢了车速。18公里的土路需要走一个小时,向导十分爱惜他的宝车,小心避开每一个坑,车速很慢。

路边是一条河,虽然下了好几天的雨,可河水还是十分清澈,河边是苍翠欲滴的植被和草地,还有几头牛在冒雨吃草,虽然下着雨,忍不住打开车窗欣赏雨中的美景。继续往山里走,雨逐渐小了,快到停车点时雨完全停了,很庆幸啊,我们的心情也和这天气一样豁然开朗了。

到了徒步起点,车就停路边,我们前边就只停有两辆车,看来我们来的还是早的。九点四十分准时开始徒步。

第一段:平缓的溪边小道。从公路下坡走到河边,过河后顺一条小河朝山中进发,潺潺的溪流,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树林,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心情十分惬意。这段路比较平缓,可以边走边拍照和欣赏美景。

走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灰色石头山脚下,是一大片牧场,草地上开满了野花,草地四周是茂密的森林。白色的云雾、灰色的石山、色彩缤纷的山花、墨绿的森林构成了一幅童话世界的图景。

第二段:最艰苦的陡坡。穿过用几根木头搭成的桥,雪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清澈见底,欢快的从桥下流过。过了河就开始了攀爬陡坡,爬山的路是牛羊走出来的,所以很少有人工形成的“之”形路,几乎是沿陡坡垂直而上,越往上走,体力逐渐不支,休息的次数在不断增加。

我背着四瓶水,两盒自热饭,三把雨伞,两件雨衣和一些零食,逐渐感觉越来越沉重,步伐越来越慢。向导看我吃不消,主动帮我背背包,我也不客气拿给他背。卸下包袱终于轻松了很多,加快了步伐。

第三段:相对好走的缓坡路。路沿着山坡斜着爬升到对角的垭口。这一段路植被稀少,山坡上多为草地,还有几头牛在路边吃草,如果是晴天,从这段路开始太阳就会比较晒,今天是阴天,比较舒适。向导走得快,站在路边等我们,我从向导身边走过,没有勇气提出来把背包接过来背,向导也没说什么,我就埋头超过去了。

第四段:穿瀑布走碎石山。走到瀑布脚下,缓坡路就结束了,瀑布从乱石中向下流淌,我们要从瀑布中间踩着乱石,手脚并用攀爬而上,我的登山鞋是防水的,从水中踩过脚也不会湿,踏着清澈的水流爬过瀑布,再往上,路从溪流边过,溪流中长满了荷叶一样的植物,仿佛走在一池莲田边。

路上遇到一对昆明的夫妇,主动和我们攀谈起来,和我比了一下年龄,男的已经65岁了,穿戴全副武装的,走得比较慢,女的比男的小十岁,体力很好,远远的把男的甩在了后边,我很佩服他们这个年龄还能来徒步。

再往上,是碎石坡,一面山坡全都是大大小小的碎石,没有一棵树一棵草,碎石坡的尽头是垭口,路沿着碎石坡缓缓而上,碎石坡下有两个小湖,水很浅,但清澈见底。碎石坡上堆满了玛尼堆,碎石坡的上方布满了浓雾,路的尽头什么也看不见,增添了许些神秘感。

走完碎石坡,再上一个急坡就看到了阿布吉措。这里风很大,浓雾一阵一阵的从山下冲上来,一阵浓雾上来,远处什么都看不见了,雾过之后又可以看见湖背后的雪山。雪山是灰白色的石山,在坡面上还残留着一些冰雪。喜欢摄影的话,必须抓住雾散的一刻快速拍摄,因为时时刻刻浓雾都会迅速涌上来把雪山遮住。

阿布吉的湖面积不大,虽然我们站在高处风很大,但幽兰的湖水很平静,可能是湖边没有风。湖边的杜鹃花已经开放,不过花期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候,所以色彩略微有些暗淡。

到阿布吉的时候已经中午时分,大家坐在草地上准备吃东西,我顾不上休息,跑到湖边从不同的角度拍照,抓住云开雾散开的一瞬间拍几张最美的景。

我折回来的时候,其他游客围着几个向导凑在一起吃东西,向导递给我一纸杯热的酥油茶,他们居然在这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用便携式燃气灶煮了一壶酥油茶,向导边喝酥油茶边吃青稞饼,这就是他们简单的午饭。我们带着自热饭,但在斜坡上不平整,风又大,感觉吃自热饭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还要要等很长时间。

三个南京小伙已经冻得坚持不住了,把雨衣穿上也不起多少作用,他们连湖边都没有下去就和我们告辞先下山在山下等我们了。

等我们吃完饭,天气开始变了,风越来越大,天色也暗下来,向导收拾东西准备下山了,我本来没玩够,还想玩一会儿,多拍几张美景,但想到那几个南京人可能等我们久了,加上天气变了,说不定要下雨了,我们也跟向导一起下山了。

刚走下山十几分钟,山上的气候说变就变,伴着大风开始下雨了,路面开始变得湿滑,下山的速度变得比上山还慢。回头看,留在山上的那些徒步者都往下撤了。

下山途中,雨时下时停,登山杖起了关键作用,一路上没有摔跤。下午三点多回到停车点,来回用时五个多小时,基本上是阿布吉标准的徒步时间,遗憾的是在湖边没有尽兴,如果天晴能看到雪山全貌那就非常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