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后,面对漫长的暑期,是否可以暂时让孩子放飞自我呢?有必要给孩子报班加餐吗?家长群里你一言我一语,信息量排起了长龙,如果有人能出来抚平家长的焦虑情绪,略微支几招,估计都感恩戴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群里果然卧虎藏龙,有位家长提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据后面信息推知他是一名资深初中班主任老师,平时教的是语文,家长们如获至宝一般,仿佛看见了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一样,将自己的顾虑、疑问,一股脑地通通抛向这位老师,他很耐心地给大家指点迷津,我总结了老师说的几个关键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您带来些许帮助。

01

制作详细的暑期计划表,让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假期

这位资深老师刚开始就给大家提了个醒:假期是孩子学业荒废的高发期。许多孩子因为没有做假期计划的习惯,导致白白浪费了两个月的大好时光,暑假疯玩两个月,可是放飞自我了,但假期结束后,返校时知识却忘得一干二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暑假对于小升初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地方一开学便会进行分班考试,如果不对小学知识进行温故,多数同学会遭遇成绩滑铁卢吧。

之前流行一句话“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暑假2个月的时间,是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期,如果充分制定每天详细的暑期计划,建议每完成一步就打勾,勾号越多,自信心越足,动力满满。

02

暑假坚持做好2件小事,开学后,让娃轻松赢在起跑线

1.温故小学知识,尤其是小古文

因为小学古诗文的分值太少,很多家长对古诗文并没有重视起来,可是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就有文言文,没有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面对考题,估计只有哭的份了。古诗文贯穿于孩子的整个求学生涯,只是分值和难度不同而已,无论是中考还是将来的高考,掌握扎实的古诗文基本功势在必行。

学习古文,从古至今,没有速成的方法,靠的是日积月累,功夫在平常。考试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但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善于分类、总结,并且活学活用,一定会“课内开花课外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就要善于总结归纳,把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强化记忆,遇到课外文言文时,运用平日的积累知识便会融会贯通了。

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孩子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从小爱上古诗文,掌握古诗文的扎实基本功为初中打下坚实基础。老师推荐了自己女儿一直在用的《我爱读古文》,精选了小学生熟读的120篇古文,无论是提前学习还是复习都是很好的帮手。

这套书的几大优势:

(1)权威认证

这套书是中央电视台推荐的优秀出版物,人民网推荐的送给孩子的“优秀语言启蒙”古文读本,让孩子从小获得纯正的国学启蒙。

(2)为少年儿童量身打造

著名教育专家、古文专家倾力为孩子“量身定制”的古文读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注释和幽默好玩的赏析,让学龄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重温千古绝唱的无限魅力,符合孩子阅读心理,是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古文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全彩色注音版,水彩配图,提高审美的同时增加了阅读兴趣。

古诗文原本枯燥,这套读本分为春、夏、秋、冬四册彩绘,注释活泼可爱、解读幽默好玩,捧腹大笑之余又令人得到启发,还能丰富作文素材。

每篇皆有作品文解析,寻古文中打动人心之处,帮助孩子通过文字与古人产生共鸣。

如果孩子平时对古文不感兴趣,或者小升初的暑假不知道如何温故,强烈建议家长们可入手一套,让孩子从小爱上小古文,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好地基。

2.利用暑假提前背诵初中文言文,开学后拿出更多时间投入其他科目的学习。

升入初中后,在小学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基础上,初中考试科目明显增多,七年级有七门: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修养、生物、历史、地理,八年级是八门,增加了一门物理,中间还夹杂都会会考,九年级又会增加化学,中间还有物理与化学的实验科目考核。

考试科目增多,学习量加大,但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三年,与小学长达六年的时间比,虽然时间缩短了一半,但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增加了不止一倍,况且很多必考科目之前压根就没接触过。

无论是学习的科目还是学习的强度,与小学阶段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能上。孩子上初中后,空余时间少,“时间”对于初中生而言显得弥足珍贵。

初中语文中文言文的比重明显增加,考试分值也加大,然而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头痛的,小学古文没有打好基础的要引起重视了,比如前面提到的温故小学古诗文,显得尤为重要。

中考的古诗文占40分以上,也是拉开语文分数的关键因素初中三年课本内的古诗文多达40篇,记一篇需要几天的时间,初中三年需要学习的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熟记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短期内,没有好的突破方法。暑假便是背诵文言文的黄金点

语言类的学科越早进行越好,文言文的学习也是需要培养语感的,多读、多记、多朗诵,文言文的翻译就可以通过语感将其翻译得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