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死于刺杀,这估计是当下和平年代最荒唐的消息之一。只不过,相较于国外媒体的震惊,日本民众的生活与娱乐并未受到影响,似乎“刺杀”已经是司空见惯。

仔细翻阅日本上位者的史料,多个上位者都死于刺杀,有时候还会牵连他国之人,如李鸿章和俄国皇太子尼古拉遇刺。

至于日本的四位首相和无数的高官,遇刺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唐朝之时,日本使者把大唐文化学了个通透,自诩也是谦谦君子、彬彬有礼的国度,哪怕是现如今,日本为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也要与中国争抢多位圣贤。

只是一层石激起千层浪,看似温润公子,实则豺狼思想藏于皮囊之下。若说日本的特产,那“刺客”定是当之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古今,看日本刺杀

古代日本的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刺杀事件——松永久秀刺杀将军足利义辉、织田信长在本能寺因明智光秀遇刺身亡、石田三成刺杀德川家康。

当初荆轲刺秦王,有着充足的理由,秦始皇暴虐,老百姓苦不堪言,荆轲是作为正派的人物出场。相反,日本三次著名的刺杀案件皆是因为个人恩怨。

足利义辉是日本的牌面,只因在政坛上太过活跃,引来松永久秀的不满。

织田信长完全是正面人物,不过民间看问题的角度比较迷惑,世人认为明智光秀是因为长期处于织田信长的欺压中才奋起反抗,所以日本的文化作品中明智光秀的形象被加上了一顶光环。

在石田三成策划的刺杀中,曾有一名身着红色铠甲的将领冲向德川家康,虽是功败垂成,但精神在日本武士文化中熠熠生辉。

同样是刺杀,中国古代史一个石头砸下去能砸出一片刺客,但史书的记载从未夸耀或者是贬低,客观记载史实是每个史学家对自我的要求。

而像日本这般对“刺客文化”进行包装的少之又少,当“刺杀”成了日本武士文化中神之向往、又被刷上艺术的新衣的一种精神时,祸根也就从此埋下。

到了近代,美国黑船撬开日本国门,想要改变局势,能想到的第一策略就是刺杀。当时,德川幕府与维新志士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矛盾,刺杀已经变成了常态化,这种手段在民间成为了人人歌功颂德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维新志士胜出,所以“刺杀”也就成了光荣的盛举,宽容和歌颂的态度就是日本武士的兴奋剂。史书是由胜利的一方所写,这在古代中国也是同样如此。

可无法理解的是,德川幕府的刽子手也是他们歌功颂德的榜样。尤其是二战之后,在动漫文化形象中愈发高大,在青少年心中占据这极高的份量。

到了近现代,最为著名的就是张作霖的身亡与九一八事变。想要拿下东北绕不开张作霖这座大山,田中义一的态度是想要通过谈判,攻略张作霖,哪知事情的发展没有如他所想。不仅张作霖没有归顺,还刺激了关东军的中下级军官。

这些人都是普通人或者是低级武士,单纯靠着田中义一哪能耗得起,所以干脆绕过田中义一擅自行动,而这背后就离不开裕仁天皇的指使。

天皇和内阁的矛盾,早已经不是一日积攒出来的,关东军的出手藏着的就是裕仁天皇的默许。

所以从古代到近现代,日本国内由简单的刺杀转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政治阴谋。其中天皇在里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刺杀行为都有着他的默许;中下级军官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杀事件中不断受到激励,刺杀成为他们解决心中不快的主要手段。

两个原因

仅仅是从明智光秀,就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宣传领域对他们形象的塑造往往都是正面的,在相关作品中或许就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往往倚仗的就是文学作品,先去喜欢某个形象,再去了解这个形象的背后故事。

而这也就成为价值观混淆的开始,一旦接受了影视作品中人物的设定,往往会忽略当时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约束。

其次,日本文学崇尚“悲剧色彩”,只要这个人物的发展属于悲剧美学,那么他的动机与行为都是可以被无条件包容的;再加上日本上位者对待刺杀者的态度,其中的是非曲直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当下世界的大环境并不太平,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人心浮动相较于其他时代愈发尖锐!比如苏联解体之后,各国都在注重经济的发展,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经济的发展中解决,刺杀自然也就开始减少。

而现如今,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经济已经陷入了一种持久的低迷,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的极端势力和民族势力必然会抬头,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是他们老祖宗常用的方法之一,安倍晋三绝非是最后一个被刺杀的人!

历史学角度的思考

所以安倍晋三的遇刺,绝非是幸灾乐祸那么简单,以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文化宣传和国际形势都是关键死因,而日本鼓舞的“文化”成了日本多数政客的归宿。

而现如今,恐怕日本高官也看清了这一局势,只是想要把“刺客文化”从根里拔除,怕是难如上青天,更或者会激起无数的极端思想抬头,到时候是腹背受敌!

中国古代史上刺客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乱世之下,刺杀君王成为“为万世开太平”一种希望。这种刺杀,仅仅局限在割据且有对立的时代,一旦江山繁荣,谁还会豁出性命重新创造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