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看不懂一些官方通报了。

近日,广东深圳南山科兴科学园发生一起暴力伤人事件。

该园区通报称,青年男子李某在科兴科学园核酸检测点插队,引起周边群众不满。现场维护秩序的保安员上前劝导,后引发口角,李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挥舞,保安员立即制止并被划伤,李某在被控制过程中头部受伤。公安机关已经快速到场处置,受伤人员第一时间被送医院治疗,目前伤势均无大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另一则网络曝出的现场视频中,在几名身着黑色制服人员、白色短袖人员将一名男子按倒在地上后,一名穿着疑似黑色保安制服的男子小跑离开,随后拿来一个类似铁皮垃圾桶的圆筒状物件,双手抱起猛砸被按住男子的头部……甚至还翻过来用筒状物的边沿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无法发出,只能截图了)

这份通报和视频一结合,顿时引发了不少网友质疑。比如,为什么被剪辑的视频中,没有砸头这一段呢?

再比如,“在被控制过程中头部受伤”这一描述,是否也太过模糊,太容易引发误解了呢?只看通报文字,很多读者恐怕会以为是李某自己弄伤头部,或者是在被控制中无意间被安保人员弄伤,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类似的由于通报内容描述不够客观、不够完整,或者避重就轻,从而进一步激发公众反感和批评,进而引起二次舆情的事件,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凡是涉及到公共事件,一些地方政府也好,社会机构、企业单位也罢,都应该认真对待文字通报的严肃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插队当然不对,在被保安制止时反抗,甚至手持凶器挥舞,这不仅有错,而且性质还很恶劣,造成一定后果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但是,在数名安保人员已经将当事人按倒在地的情况下,哪怕当事人还在挣扎,哪怕他的手里还有刀,这个时候,能否针对性地使其丧失抵抗力和危险性?

比如,就算要抱起东西砸,能否对准持刀的手部,而不是容易致命的头部?对着头部猛砸数下,这给人的视觉冲击太大了,也难怪有网友质疑这种“控制”方式过分了。

注意,这里还不能说是执法方式,因为从事发现场和安保人员的着装来看,他们不太可能是警察或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因此是没有执法权的,只有在危险出现时保护民众、制止侵害的权利,或者更准确地说,那是一种义务。

这也提醒一些机构单位,针对安保人员的日常培训和行为规范,一定要认真落实,不能掉以轻心,处置过程要充分规范有序,而不是奉行一套“只要你有错,我怎么处置你都可以”的逻辑

边界和尺度,往往决定了事件的性质和行为的定性。不夸张地说,安保人员的一个动作可以成就一个英雄故事,另一个动作也可能造成违法犯罪。

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在公共场合发生的事,很少会有不透风的墙。一件恶性事件发生后,通常会有图片、视频、录音等多种传播形式,在这一语境下,还试图通过文字游戏来“掩盖”或者说“改变”事件的情节乃至性质,就很容易翻车

目前,结合各方信息来看,这件事从一起常见的插队小事,直接发展成了充满争议的暴力伤人事件,最终酿成热搜舆情,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

插队是根导火索,那“一砸二砸三砸”何尝不是呢?那份难言合格的通报何尝不是呢?

如果连客观描述一件事情的自觉都没有,谈什么自信呢?

当然,也许他们是太自信了。

继续阅读:

观人随笔

读书写字 文史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