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出自《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其中讲述了观世音菩萨用三十二种不同形象游化世间、救度众生。由于世人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甚至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情况,于是许多人就将这一品单独诵持,作为自己的日常修行功课,也成为汉传佛教历史上流通较广、读诵较多的经文。

《普门品》的重点,在于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佛陀说,凡是有苦恼的众生都可以念菩萨的名号,从而获得解脱,消灾免难。千百年来,诵持《普门品》者,也确实常有幸得观世音菩萨慈悲护佑的情况出现。

自修与度众

从因果位次来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观世音菩萨的自修内证法门,介绍了观世音菩萨以甚深般若空观,契入诸法实相,达到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最终除一切苦。这是菩萨因位修行的法门。

《普门品》则是观世音菩萨的果德展现,即观世音菩萨庄严国土、成熟众生,用心耳听一切众生的苦难声音,时时、处处度众生。

所以,《普门品》中,世尊介绍了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以及他与此土众生的亲因缘,如何化身广度众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性的光辉

关于菩萨的性别,不同地域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如印度早期观世音菩萨像为男子身,多有胡须,而中国观世音菩萨像,则逐渐演变为女子身,如鱼篮观音、送子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

其实,菩萨是一个中性的表达,无分男女,所以在《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能示现圣人、天人、凡夫,乃至护法身。

观世音菩萨在我国为何常以慈母形象出现?大致因为:女性所承载的苦难和内心的隐忍,始终比男性要多,且女性所展现的母亲的慈悲、无私,恰好契合人们如子忆母的依靠情怀。

所以观世音菩萨应现妇女身,乃是藉女性受苦之多以表现菩萨的忍辱,藉女性的母爱以表菩萨的慈悲。

——圣严法师

一心称名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普门品》

“一心”,在不同经典和著作中,有不同的阐述方式,如《佛说无量寿经》中提到的“一心”具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等三信。

《佛说观无量寿经》中,“一心”包含“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三心

《佛说阿弥陀经》对“一心”的前设为“不乱”。可见,“一心”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菩提心、慈悲心、清净心、至诚心等等。

而“一心”,也可以用非常终极的标准来衡量,《入楞伽经》卷一载:“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为如来藏。”这是“一心”最为纯粹的归宿,即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心”在《普门品》中,成为得救的关键,也是整部经文提倡持名念佛得成就的密匙。换言之,“一心”的功夫深浅,决定了念菩萨、求菩萨是否“应验”。

有的人喊破喉咙不见菩萨,有的人从不念佛,危难之时一声菩萨名,立刻成就。这就是“一心”的不同。

前者念的多,妄想也多,后者顷刻间完全依靠,毫不怀疑,所以成就了纯然的“一心”。

关于训练“一心”的方法,印顺法师在《净土与禅》中讲得很清楚:“初学佛的人,要想一下子不分别,不妄想,谈何容易!

所以要先用善念对治恶念,以净念而去除染念。念佛就是这种方法之一,一念阿弥陀佛,可以除去各式各样的不净妄念。

同时,圣严法师提出“一心念”的方法:“念圣号时心无杂念,虽然耳中可听到其他声音,但不去注意它,心里可能还有念头,但不要在乎它,只是一心称念圣号。”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分享此文,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