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召开海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研究讨论《南通市海门区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行动方案》及各任务清单、出台《海门街道文明长效管理十项提升行动方案》……近期,海门区文明创建工作推进有力,为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注入更多力量。

今年以来,海门区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以12个专项提升行动为抓手,改善市容环境、规范公共秩序、倡导文明新风,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位推动 构建上下贯通工作体系

连日来,区四套班子领导先后多次带头下沉居民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一线开展实地调研督导,推动长效管理工作走深走实,为海门区上下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协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并构建起了“常委包块、区长包条、区镇部门领导包点”的创建推进模式,进一步推动“点、条、块”相互联动呼应,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探索创新“点位长+网格长”工作机制,建立了31个总点位长、400个点位长和1058个网格长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推动长效管理网格化、精细化。今年以来,海门区网格员共上报文明城市创建类问题11758件,办结率达99.99%。

科技赋能 发挥人工智能治理优势

“呼叫海鹰中队,这里是指挥中心,此次巡航范围为城南地区,如有情况请立即汇报!”“收到!收到!我们立即前往。”近日,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例行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检查,大屏上实时显示无人机回传的画面,犹如为城市管理装上了“千里眼”。

“无人机不仅可以消除巡查盲区,还提高了我们的巡查效率。”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副主任胡春松介绍,无人机中队每次巡航面积达20平方公里,中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累计发现创建类问题超1000件。

无人机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是海门区科技赋能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门区依托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 ”机制优势,依托大联动和网格化服务体系,通过“线上”与“线下”互补机制,将“人治”与“智治”相结合,人工智能与长效管理相融合,全力助力海门区文明城市长效管理。

“目前,指挥中心整合了海门区15000多路的监控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数据信息分析,从而实现文明创建问题自动预警,是我们当前努力的方向。”胡春松介绍,海门区正规划实施智慧城市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工程”,围绕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发挥数据信息化治理效能。该项目预计下半年启动,年底上线测试。

共建共享 凝聚全民参与最强合力

干净整洁的道路、粉刷一新的墙面、郁郁葱葱的绿植、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走进海门街道海兴新村,很难想象这是个有着三十年历史的老小区。

海兴新村位于城区西部片区,是标准的社区托管型老旧小区。自2014年起,经过4轮改造提升,小区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巩固改造成果,落实小区长效管理,海兴新村创造性地成立了8支长效管理队伍。“8支队伍共有80多人组成,其中有近50人是社区居民、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海兴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赛红告诉记者。

为了让大家充分参与小区日常管理,小区还采用社区月度考核和街道季度考核双结合的方式,由网格员、楼长、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考核小组,每月打分,街道社管办每季度不定期抽查,根据考核结果结算相关费用,确保了小区发现问题能及时整改到位。“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进一步增添小区文明治理底色。”杨赛红感慨道。

文明城市建设没有局外人和旁观者,群众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近年来,海门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形成“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域创建”的生动局面。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我先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动员近2000名机关党员干部定期下沉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交通场站等重要点位,协助环境清理、秩序引导和创建宣传。开展基层治理“码上报”线上活动,动员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群众,踊跃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文明创建力量进一步凝聚。

(来源:海门区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市场新观察 3613378752#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