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好转、复工复产推进、物流逐渐通畅以及稳增长政策发挥效力,中国经济持续改善。路透季度调查综合约50家机构预估中值显示,中国二季度经济料同比增长1%,今明两年全年料分别增长4%和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半年随着稳增长刺激政策持续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回升。20家机构预估中值显示,三、四季度中国经济料分别同比增长4.8%和5.1%。不过近期更具传播力的奥密克戎BA5变异株在中国大陆地区多地出现,疫情前景不确定性给下半年经济前景投下阴影。
但今年是中国政府的换届之年,努力稳增长、争取经济发展实现较好水平不仅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因此,受访机构普遍预计,中国政府下半年会继续酌情推出新的增量刺激措施,财政持续发力;鉴于当前流动性保持充裕,货币政策大幅调整可能性不大,年内存款准备金率料持稳不变,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三季度可能下调10个基点(bp)。
“最糟糕情况可能结束,但经济复苏之路依然不平衡、脆弱,面临诸多挑战,”花旗集团在研究报告中称,并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9%,明年增长6.1%。
该投行认为,中国应该且可能继续推出增量措施,进一步巩固下半年增长势头。譬如,除非房地产销售和发展回到正轨,否则需要更多地产支持措施;财政部可能提前下达2023年专项债额度,尽管这降低了发行特别国债的概率等。
另一家投资银行--高盛预计,中国二季度经济料同比增长1.5%,大幅低于一季度的4.8%;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速将从一季度的5.3%急剧降至二季度的-7.5%。
不过野村证券报告认为,尽管二季度中国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举措,但伴随着感染者数量再度增多、以及更具传播力的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出现,中国进入“新冠商业周期”(Covid Business Cycle, CBC)下行期的风险在升高。
“经济逐步修复,但仍明显低于合理增速水平,疫情之外,进一步暴露内需不足、信心不足,”国盛证券宏观熊园团队称,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是1-2%左右,下半年可能5-6%左右,全年目标可能“保4争5”。
4月进行的路透前次季度调查对中国今年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预估分别为4.8%、5.3%和5.4%;对今明两年增速预估分别为5%和5.2%。
通胀方面,20家机构预估中值显示中国三、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料同比上涨2.9%、2.7%;逾50家机构预估中值显示,今明两年全年CPI均同比升2.3%。今年通胀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因素。
在“猪油共振”、需求恢复、以及去年基数走低等因素推动下,中国6月CPI同比上涨2.5%,创近两年高位。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CPI将延续温和抬升走势,三季度可能达到3%左右。
**增量政策应出尽出、早出**
今年受3月以来多城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尤其上海封城长达两个月,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急剧增大。经济先行指标--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3-5月连续三个月处在萎缩区域,6月刚刚返回50上方。
经济压力增大促使政府出台更多刺激措施。央行4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后,5月意外创纪录下调五年期LPR 15bp;财政方面今年推出天量规模的减税退税,为了拉动基建投资,近期要求政策性银行提供“3,000亿债+8,000亿贷”。消息人士还称,中国拟设立5,000亿元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并将明年专项债额度前置到今年四季度发行。
“下半年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政策也会持续发力,一方面是存量政策加快落地,另一方面是增量政策‘未出早出、能出尽出’,”熊园团队称。
该团队认为,短期重点应关注:疫情演化,尤其是防控策略可能的调整;松地产进展,紧盯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一二线城市;补资金缺口进展,紧盯降准降息、发行特别国债或长期建设国债、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额度等;专项债落地情况。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本周连续刊登三篇评论员文章指出,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正在增多,要把经济恢复态势巩固好,应抓住时间窗口,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而且应对好新的下行压力,宏观政策仍然有空间,需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方面,渣打银行认为,为了刺激贷款需求,一年和五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而且若需求超过供给,不排除更多次降准的可能性。
不过花旗预计,货币政策可能更倾向于信贷扩张而非降息,预计央行不会再调降政策利率,但下半年仍有可能降准25基点。
“央行意识到单纯调降利率恐怕并不能催生需求,”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Iris Pang也称,除非再发生更多长时间的封控,预计央行不会再进一步降息。
中国6月金融数据继续修复性走强,M2同比增速11.4%创逾五年半新高;新增社融5.17万亿元人民币,在信贷和政府债支撑下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但居民端需求仍显疲弱,且实体自发性融资需求可持续性如何,仍是疫情笼罩下稳增长的重要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