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彼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满载鸦片撞开了中华闭关锁国的国门,逼迫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98年,清政府再次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以及附近岛屿展拓为香港界址,租给英国99年。自此之后,香港被英国统治了99年,直到1997年才正式回归祖国。而亲手签订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代言人”,正是李鸿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正因这些条约的签订,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总是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大功臣,有人却骂他是“卖国贼”。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当年租借香港时,原本打算租一百年,但是李鸿章却据理力争,坚持只签九十九年。

一百年和九十九年看似差距不大,李鸿章此举何为,又有着什么样的目的呢?了解其缘由之后不禁感慨:“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如今才知晓他有多高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为何只签99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行攻占香港岛。孱弱无能的晚清政府试图采取武力手段进行收复,但都无果,最终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但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却愈发得寸进尺,在见证了清政府的懦弱无能之后,他们纷纷远征中华,犹如强盗土匪般地抢掠瓜分东方古国的财富和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英法俄三国签订进一步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英国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强迫清政府将广东新安县的九龙半岛也割让给英国。

1898年,法国再度勒索清政府,要求清政府将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广州湾租给自己。英国得知此事之后,担心法国会妨碍到自身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利益,便立即跳出来干涉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表示,如果清政府将广州湾租借给法国,那么英国和其他列强也会纷纷效仿而行之。不过,英国的“威胁”还是不够奏效,彼时的法国有沙俄撑腰,气焰正盛,清政府权衡之下,认为得罪一个英国还是比得罪法国和沙俄来得划算一些,于是便同意向法国租借广州湾。

英国看到法国勒索成功,于是便理直气壮地要求清政府必须给予英国相应的“补偿”,以维护“均势”。于是,任人拿捏的清政府便与香港签下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条约之中,就提到将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借给英国作为展拓香港界址,租期为九十九年。彼时英国原本要求租借一百年,但是李鸿章却坚持只签九十九年,事实上,这中间虽然只隔着一年,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因为在当时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法”中有相关规定:若一个国家租借一块地区达到一百年,那么这块地区将默认划归给租借国。英国提出租借香港一百年的要求,说明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归还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一切都被李鸿章看在眼里,他深知英国的狼子野心,所以极力反对签一百年。同时他也深知清政府大势已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收回香港的希望。在李鸿章的坚持下,作为当时制定“国际法”的世界霸主:英国,便选择了退让,只签订了九十九年的租期。

这时的英国还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光辉之中,坚信自己会一直强盛下去,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九十九年或者一百年又有什么差别呢,届时只要英国动动手指威胁逼迫一下,软弱无能的中国就会同意续约租期,将香港岛继续割给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决收复香港主权

奈何英国的金算盘打得太过不切实际,接连的一战和二战,使得西欧英法这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大受重创,整个世界格局从美苏争霸再走到后来的美国一家独大,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也逐渐丧失了原本的话语权,只能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耀武扬威。

反观中国,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风霜洗礼后,已经从一个落后愚昧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令美苏大国都感到一丝威胁与后怕的新中国。1982年,距离香港岛租期到期的时间十分接近了,收复香港一事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彼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所面临的谈判对象,不再是那个懦弱无能的清政府,而是字字珠玑、坚决维护主权问题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面对撒切尔夫人趾高气昂的谈判态度,邓小平云淡风轻地一锤定音:“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要情况下不排除用武力收复香港。”

第一轮谈判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自知无法再从中国这里讨到半点好处,于是一改往日威风凛凛的气势,反而失魂落魄、满面愁容地走出会堂,甚至当场摔了一跤、直接来了个双膝跪地,令世界为之哗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英国不得不向中国屈服,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形式保障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权力。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伴随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落幕,与祖国分割长达九十九年的香港终于回归。

正是有了近代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屈辱史,使得我们深刻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的繁荣强盛,也离不开无数爱国革命志士的艰苦奋斗。那个曾经因签订不平等条约一直被戳脊梁骨的李鸿章,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

李鸿章,许多人认为他只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权臣。但是梁启超却对其做出这样的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事实上,不审读李鸿章,永远都不会知道,在历史洪荒之中,一个渺小的人物要负重前行需要多大的勇气。

细数整个以满族为贵的大清,李鸿章作为一个汉人,却把汉人能当的官当到了极致。彼时西方凭借着工业革命点醒的先进科技力量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而曾经一度繁荣昌盛、万国来朝的泱泱中华,却因故步自封、闭关锁国逐渐走向衰落,饱受西方世界的欺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拯救这个处在衰败时期的中国,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掀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力求“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深知变革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第一变”,要变在军事和武器。于是他亲自远渡重洋去到美国采购机器、花费重金聘请会使用机器的高级工匠,在工业基础较为发达的上海,建立起当时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李鸿章也深知教育为本,要培养近代化“人才”。于是,他又亲自在全国挑选出颇有天赋聪资的儿童,资助他们赴美留学十五年,学到本事之后再回国效力。而这些赴美留学的神童们,也没有辜负祖国的栽培,学有所成之后纷纷回国,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此举着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实业发展上,李鸿章也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船坞、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近代化舰队.....但同时,中国一条又一条的屈辱条约,几乎都是自他手中签订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签订这些条约的过程中,李鸿章能做的,只能是尽力讨价还价。然而,作为清政府的一颗棋子,他的这些举动莫不如蚍蜉撼树,会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却一个不少。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所有适逢其时每一个中国人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