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资产代持?

因为某种原因希望规避某种风险,把我的资产,放在你的名下,你是代持人,我是被代持人。

资产代持,一般是因为几大因素发生:

想拥有私密的财产:没有登记在我名下不显我名,或者不方便显我名(公务员等)。可以隔离我的风险,比如债务、婚变等风险。

想拥有资产没有名额:比如房产限购。

#信托动态#

一般被代持的资产有:房子,股权、银行帐户、股票等等。。

资产代持,是富裕家庭管理风险的民间智慧、朴素的安排。往往找人帮忙代持也不好意思签订代持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往往忽视了代持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放弃了所有权,却可能因为同时也没有控制权,忽然之间自己的家庭核心资产就不见了。

因为,一般情况下,国内物权是登记制度,登记在谁的名下即生效法律所有权。

资产代持的风险

列举几个代持风险及后果:

代持人擅自处分:如果购买代持资产的人不知道代持关系,法院不予支持退回(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代持人婚变:代持资产被离婚分割50%;

代持人债务:代持资产被强制执行;

代持人身故:代持资产被代持人的继承人继承;

被代持人身故:代持资产不能被被代持人继承;

原来找人代持是为了规避自身的不安全,结果你没出事代持人反而出事了。。。

代持的法律效力:有两种情况,其结果都是法院不予支持被代持人找回代持资产。

其一,代持行为无完整的证据链:双方自愿签订有效的代协议;原始转帐凭证有完整的支付记录。

其二,或者代持行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比如:房产有规定限购,为了规避限购令而代持。

Alpha裁判数据库:代持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三大地域名列前三。

所以,代持行为只能是暂时行为,代持发生的时候就要考量到代持回归。

不要用金钱考验人性。

2

什么是民事信托?

民事信托的受托人一般是自然人,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信托协议,将信托财产转移到信托人名下,由受托人按照信托协议管理与分配给受益人。

民事信托有几个特点:

民事信托财产与受托人自有的财产都是受托人名下的财产,按照中国的物权法信托财产的处置权是受托人。

民事信托协议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本质与资产代持协议没有差异,也有资产代持的所有风险。

英美发达国家民事信托比较普遍,中国在未来国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更成熟且深刻,当受托人遵守忠诚勤勉的信义义务的大环境下,民事信托的土壤也会逐渐成熟。

但目前,设立民事信托不一定是好的时间点。

3

为什么家族信托可以更好地替代资产代持?

A. 家族信托资产的“独立性”优于资产代持:

资产代持行为可能发生:代持资产被代持人擅自处分、婚变分割、债务被执行、身故被继承等风险;包括代持无效与被代持人身故无法继承等等这些风险,

家族信托因其是:“独立的第三类资产”特质,不是委托人的资产,也不是信托公司的资产,当然就被规避掉资产代持存在的这些风险。

B. 家族信托的私密性优于资产代持:

家族信托只存在于当事人之间,信托公司对之保密有法律规定,并且各受益人的受益权也是私密的。

资产代持行为可能因为其存在的风险而争议而诉讼而爆光。

C. 家族信托的时间性与安全性优于资产代持:

家族信托是跨生命周期的财产权安排和传承计划,以消除创富者的后顾之忧,是长期且安全可控的安排,

资产代持在短期内不一定安全,长期绝对不安全不可控。

你觉得是所有权重要,还是控制权重要?有资产的所有权无控制权,有资产的控制权无所有权,你选哪个?

当然,是控制权重要。

掌控能力代表自由权,能自由掌控的财富才代表着财富自由。

资产代持,被代持人放弃了资产的所有权(资产在代持人名下),却可能也并没有控制权,最后有失去了自己的家庭核心资产。

家族信托,放弃了资产的所有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控制权,实现既控制又安全。

所以,家族信托,是资产代持更好的替代工具。

一切的不确定性都是神马都是浮云,只有确定性的安排才是兑现对家人的责任,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