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年,可圈可点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很多。由于汉朝与匈奴在不同时期的整体实力不同,两者相爱相杀,既有势不两立的对抗阶段,也有友好附属的和平共处阶段。如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作为抗击匈奴的历史人物家喻户晓;“苏武牧羊”是坚贞不屈的象征。而在不同民族的交流交往与交融中,也留下了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等佳话。这些汉朝杰出的精神财富,如珍珠、碧玉般造就了汉代文化的精彩和珍贵。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时年40岁。不料,匈奴上层发生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了下来。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想要使苏武投降,但是苏武誓死不认。随之,苏武被匈奴首领单于放逐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附近)牧羊。尽管环境恶劣,苏武受尽了磨难,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屈服。后来,汉朝提出要苏武归汉,苏武终于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还朝,这期间历时19年。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表现了苏武强烈的爱国精神。

苏武爱国忠贞的操守不仅使其名著当时,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历代诗歌、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不断被演绎。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苏武》提及“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等讲述苏武在寒冷之地牧羊的故事。“苏武牧羊”也是历代众多绘画作品里常见的表现对象,画作者们借这一题材,歌颂高尚的爱国情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 李 迪(传)《苏武牧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 李 迪(传)《苏武牧羊图》局部

在南宋李迪(传)的《苏武牧羊图》中,苏武头上戴着布巾,手中持着汉节,双眉紧锁,好像是在思念故乡。在他的身旁有两只羊,四周是山石,表现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苏武坚定不屈的意志。画面设色淡雅,构图简洁疏朗,人物勾线简劲有力。在陈子和的《苏武牧羊图》中,苏武微仰着面部,侧立于寒柯之下,两袖拱在胸前,不仅扶节,而且腰挂佩刀。背景用淡墨烘染,天色阴沉,寒气迫人。画作者以这样的用意来衬托出苏武威武不屈的忠贞气质。画中不论是荒草、老树,还是人物、羊群,笔墨挥洒纵横,奔放中不失法度,画风与明代早期浙派绘画代表人物吴伟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 陈子和 《苏武牧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黄 慎 《苏武牧羊图》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画过多幅《苏武牧羊图》,他笔下的苏武身着汉装,须发尽白,双手紧握着汉节,观之无不为之动容。在清代励宗万的《雪景人物即事御题图》中,大幅笔墨渲染天寒地冻,而苏武趺坐于山洞中,从其题跋:“寂寞穷荒北,飘飖冻雪凝”可知苏武生活环境的严寒残酷。清代画家苏六朋在其画作中,寥寥数笔,便将苏武的形象跃然纸上,着重突出了苏武饱经沧桑却刚毅坚韧的眼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苏六朋 《苏武牧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局部

在清代任颐众多的人物故事画中,“苏武牧羊”也是他描绘较多的题材之一。在他的多幅《苏武牧羊图》中,苏武位于画面中心,手持汉节,目光坚定且望于画外,表现出了苏武遥望汉朝的心理活动。任颐画中的苏武,保持了陈洪绶人物伟岸奇古的特点,同时还融合了西洋画速写、素描的技法,线条具有力度,与主题相统一。尤其是在羊群的色墨运用上,既描绘出了羊群的造型,又描绘了羊群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状态,从而更加强了苏武不畏艰难的气节。

身处清末的任颐之所以画多幅《苏武牧羊图》,歌颂苏武高尚的爱国情操,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任颐出身于市民,一生未入仕途,后以卖画为生,深感“身住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所以他内心常存忧患意识,画作中流露着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任 颐 《苏武牧羊图》

在历代画作中,除了描绘苏武牧羊的情节,与之相关的还有李陵等人入画。汉武帝时期,李陵曾被派往讨伐匈奴。后因陷入匈奴大军包围之中,寡不敌众,李陵兵败被俘。据史料传,起初李陵并不投降,直到后来,汉朝以为李陵投降便将其家人杀害,这一晴天霹雳促使了李陵成为匈奴首领单于的部下。李陵投降后,单于得知他与苏武曾是知交好友,就利用李陵劝苏武投降。李陵和苏武相见后,畅叙旧情,挥泪拥抱,但苏武并没有接受李陵的劝降之意。《汉书•苏武传》记载,在苏武得以归汉时,李陵置酒祝贺苏武,两人留泪永别。苏李泣别的故事,也作为一种艺术题材,不断地出现在诗歌、绘画作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 周文矩 《苏李别意卷》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 陈居中 《苏李别意图卷》局部

五代周文矩、南宋陈居中、晚明陈洪绶都绘过“苏李别意”图。在周文矩的《苏李别意卷》中,冰天雪地,朔风狂吹,随从们瑟缩发抖,苏武与李陵两人执手相握,似乎有满腹的话要诉于对方说。明末清初的画家陈洪绶,生逢时局动荡之际,一生经历坎坷。明亡后,他一度剃发为僧,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矛盾,心情沉郁,时而吞声饮泣,时而纵酒狂呼。在陈洪绶的《苏李泣别图》中,我们能感受得到他笔端下的悲怆与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 陈洪绶 《苏李泣别图》局部

在清代华嵒的《苏武牧羊图》中,作者把“苏武牧羊”与“文姬赴匈奴”的场景放在了一幅画作中。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东汉末年,中原大乱诸侯割据,蔡文姬于兵荒马乱中为南匈奴所掳。画作中山峦边绵,风雪满天。苏武手持节杖,在冻溪上牧羊。画作的后方大漠如烟,一支骑行队几十人冒雪前行,在队伍的中部,蔡文姬在胡骑簇拥下策马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华 嵒 《苏武牧羊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华 嵒 《苏武牧羊图》局部

此外,傅抱石也作过一幅《苏武牧羊图》,画中须眉染白的苏武手执汉节傲然而立,汉将鞠躬以示对前朝使节的敬重,身后的匈奴官员或交头接耳,或注目审视,钦佩苏武的铮铮铁骨。此图作于抗战晚期,画家借助苏武的故事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意义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现代 傅抱石 《苏武牧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