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独白专栏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不少人将奢侈品门店当成身份的象征,一件衣服均需要上千元等,可是价格有了,质量却屡屡爆雷,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存在售假行为。

浙江杭州的童女士就受到这样的困扰,明明在奢饰品门店买的1620元短袖,回家后却发现短袖的品质有问题,疑心之下选择去相关检测机构检查,发现确实为低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上门店的工作人员,他们只会说我不知道,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童女士将情况爆料给记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

短袖出现问题,送去检测

据童女士的说法,这件短袖原价为1800元,后来刷卡后优惠180元,这让她认为物超所值,没想到回到家中就发现衣服上有明显伪造痕迹,与她挑选的样品不一致。

童女士随后将短袖拿出来,表示在店铺之中看中了样品上的英文字母设计,上面是有一定的空隙,经过门店的调货手续后,拿到手的短袖变成了挨在一起的英文字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女士认为门店存在操作失误的问题,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决定将短袖送到专业的机构检测,第一次检测的机构认定短袖为假冒伪劣产品,因此童女士便带上报告和衣服上门店要说法。

负责人拒绝承认

如果一家奢侈品门店承认所售出的产品为假冒伪劣,那么对于品牌的声誉是毁灭性打击,在童女士将短袖拿回店铺时,门店负责人在了解情况后,不承认产品存在问题?

负责人提供短袖海关进口报关单,来证明衣服就是真的,认为童女士提供的检测报道不够权威,属于判断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向童女士求证,是否这件短袖为当天在店里试穿的衣服,童女士表示短袖是由门店快递过来的,上面的英文字母出现偏差,不会是自己试穿的衣服,对于门店负责人的说法,她更加地气愤。

专业的机构再次给出结果

能够消费1620元买下短袖的童女士,对品牌设计有一定的了解,清楚门店负责人是在找借口逃避责任,于是选择将短袖送到更加权威的中检奢侈品鉴定公司,鉴定结果显示:“样品不符合该品牌正品的工艺特征”。

有了这个鉴定报道,门店负责人也没办法抵赖,只能向童女士道歉,并且承诺全额退款,只是童女士不接受这样的赔偿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女士认为门店负责人质疑她的鉴定报道,经过两次的鉴定结果证实门店售出的短袖有质量问题,应该按照假一赔三的消费维权原则进行赔付。

如果双方就此事无法达成共识,童女士只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构成假一赔三?

事实上在童女士提供证据之后,门店负责人应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解决,避免出现更加难堪的后果,可是负责人却迷之自信,导致自身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一旦童女士将鉴定报道和短袖送到消费者权益中心,对于门店的损失更加严重,从这一点来看,负责人的应变能力有所缺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工作人员因故离职,提供新店长的联系方式给童女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 经营者如果存在消费欺诈行为的,应当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得低于500元,主要注意的一点是,除了退还童女士购买短袖的金额,另外还要承担三倍的赔偿。

从童女士提供的检测报道这一点,已经符合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将残次品等冒充正品销售的消费欺诈行为,符合假一赔三的赔偿原则。

最后在商城的协商之下,涉事门店对童女士进行假一赔三,并且退还其两次鉴定的费用,只是坚称卖出的短袖为正品,试图挽回一点声誉。

最后的独白

奢侈品代表的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还是更精致的消费体验,一旦失去了这两点,经营者需要面临的赔偿更加严重,所以门店拒绝承认产品为假冒伪劣,已经是最后的防线。

作为消费者来说,在选购产品时应对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谨防被以次充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这一点上,童女士刘做得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注意一个细节,童女士提到门店没货去调货的细节,这是在线下实体店铺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才会被偷龙转凤,换成了做工粗糙的产品,是否店铺属于惯犯还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

相关部门也应该针对奢侈品行业进行一次整顿,对存在知识盲区的消费者扫盲,从而维护好更加透明的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