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高温下的清凉!快报记者探访制冰厂感受“冰火两重天”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文 王曦/摄)热热热,7月12日江苏省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热力进一步升级,沿江和苏南部分地区超40℃。冰块的需求量随着酷暑的到来达到了顶峰,7月12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江宁的雪海制冰厂,“现在已经到了制冰高峰期,每天24小时不停制冰,一天生产5000多块冰。”厂长刘国春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冰厂

现场

“冰火两重天”,他们穿着棉袄在冰库运冰

12日下午3点多,在江宁区麒麟街道的雪海制冰厂,机器轰鸣,10个偌大的制冰池正在制冰。在运输窗口处,停着一辆准备装冰的运输车,5名工人组成的运输小组正在人工传送。

△穿棉袄干活

就在几分钟前,工人小刘在短袖外面套上了一件羽绒服,走进了冰库。温度表显示,冰库内的温度为零下4℃,与室外温度相比,温差超过40℃,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库

△冰库内的屋顶

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冰库,冰块整齐地摆放着,晶莹剔透,每块冰长度为1米,高20厘米,宽为40厘米。抬头往上看,冰库房顶四周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霜。小刘告诉记者:“ 如果长时间在冰库,就要穿棉袄,这里可能是夏天最凉快的地方了。不过如果进出的话,冷热交替,身体并不好受。”记者穿着短袖,在冰库待了不到五分钟,体感已经有寒意,手臂上的汗毛也竖起来了。

△处理冰块

走出冰库,记者戴的眼镜镜片瞬间起雾。运输通道上的工人们穿着短袖,大汗淋漓,正在用铁钳子夹住冰块,向前猛一用力,冰块靠着惯性就滑向窗口处,再顺着一个斜梯,顺利送到运输车上。正在运冰的卢云庆说:“现在是最忙也是最累的时候,每块冰的重量大约100斤。这么热的天,不一会儿,就热出一身汗,更别说我们还穿着雨靴,脚上又闷又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员工在运冰

生产

制冰时刻,20小时生产5000多块冰

一天5000多块冰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在制冰厂,一眼望去,地面上盖满了保温棉被,棉被下面就是冰池,10个冰池都正在运行,每个冰池里都有整齐划一的铁制模具。记者掀开棉被,模具四壁都是冰凉的,冰块正在冻结中。

厂长刘国春告诉记者,10个冰池占地总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每个冰池都有铁槽模具,一共有5000多个。

按下按钮,自来水被注入制冰模具,再慢慢起吊、入池,池底铺满了制冷管。经过约20个小时的制冷后,冰块就制成了。

制冰完成后,掀开厚厚的保温棉被,一排排“大冰棍”就诞生了。每排模具装着18个“大冰棍”,从制冰池里转移到另一个池子脱模。模具清空后,再继续注水,循环生产。

△模具内的冰块

记者观察到,模具外围锈迹斑斑,脱模的池子水也呈暗红色。刘国春介绍,脱模池里是大量盐水,因为盐水不会结冰。

△机房制冰仪器

在机房,有几个大型泵机正在工作,其中一个是氟利昂制冷机。“制冷原理和空调是一样的,制冰需要20吨左右的氟利昂,所用的压缩机也更大。现在是用冰高峰期,每天24小时都在制冰,仍没有办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

降温利器,最大需求量是水产行业

“给我来四块冰,我放在电动车上带走。”50岁的李老板是附近菜场卖水产的,是这里的熟客。每到夏季,他天天都会来买冰。

刘国春接触这一行已经10多年了,他一开始是卖冰块,2011年成立公司,开始制冰。他说:“现在市场对冰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制冰厂也在增加。一年中4月到9月是用冰的高峰期,其他时间是淡季,需求量很小。”

△运送冰块的货车

冰块都销往哪里了呢?他介绍,这里一半的冰块会运往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简称“众彩市场”),用于蔬菜、水果、水产的保鲜,其中水产需求量最大。“有的还会送到工厂,用于车间降温,还有核酸采样现场,医护人员也需要用冰块降温。”

记者了解到,众彩市场水产区一天冰块需求量在5000块左右,蔬菜区为700块左右。老王是众彩市场的水产商户,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五一过后,用冰量就开始上升,一天大概需要10块左右。按照现在室外的温度,40分钟就要更换冰块。

他说:“每天凌晨4点多开市,我就去买冰,一块冰18元,水产品保鲜要求高,冰块买回来,先碎冰,然后再放进装有海鲜的泡沫箱子里。”

(编辑 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