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中7月12日电 题:山西一座千年古城的“蝶变”:传承文脉有机更新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万里茶道—茶商之都”——山西祁县古城正在“蝶变”。记者近日实地探访这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城,看其如何在传承历史文脉中促进有机更新。

作为中国首个文化遗产类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祁县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开启了全国利用外资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新的里程碑,在古城、古建、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县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施工现场。 张云 摄

祁县,是晋商发源地之一和万里茶道重要节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祁县古城也称昭馀古城,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城内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1000余座古民居。晋商老街上依次排列着渠家大院、万里茶道博物馆、渠本翘故居等景点。

“因年代久远,很多房屋都已老化,有的面临坍塌。除了文物保护投入少、技术力量薄弱外,古城基础设施陈旧,消防、供暖等问题非常突出,亟须进行系统性的修缮和规划。”祁县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负责人闫殿政介绍,对古城进行整体、系统的保护开发迫在眉睫,但祁县财政收入有限,始终有心无力。

项目施工现场。 张云 摄

2017年,祁县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示范项目正式通过法国开发署(AFD)董事会最终评审。该项目总投资6.78亿元人民币,共计申请法国开发署贷款7000万欧元(约合5.4亿元人民币)。这是法国开发署贷款支持的中国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昭馀古城基础设施与道路系统改造、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能力建设与技术援助三部分。

“由于部分街道狭窄,大型机械设备难以发挥作用,而且要确保施工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难度很大。”闫殿政说,比如古城内马家巷的“一线天”,只有70公分宽,只能靠人工挖才能进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县,是晋商发源地之一和万里茶道重要节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张云 摄

项目施工现场,基础设施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山西一建集团土建工长袁圣刚告诉记者,当前正在实施的是电力管和电信管网的包封,管网将在7月底全部落地完工。

“在古城住了多少年,道路不好走,现在施工虽有不便,但是以后古城会发展得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古城居民张玉兰说。

67岁的范广俭将位于西大街的一座四合院改造成一家民宿客栈。“古城东西长850米,南北长700米,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8条小街、28条巷、72个圪道(胡同)组成,像这样的大院有230多座,基本都是晋商时期保留下来的,建筑风格‘集江南河北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法式’。”他对古城的历史如数家珍,对古城的提升改造极为期待。

项目施工现场。 张云 摄

在抓好古城保护修缮和改造提升工作中,祁县极为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闫殿政表示,在整个项目改造中,秉承绿色理念,着力打造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居民和游客和谐发展的古城。

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承载着1500余年历史的昭馀古城,将守住古城记忆,传承千年文脉,有机更新。

资料显示,法国开发署成立于1941年,是代表法国政府执行法国发展援助的金融机构以及执行国际团结政策的公共机构。2003年12月,法国开发署由法国政府授权在中国开展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