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探讨起了一个头,从康德的先验与物自体的理论浅述了一下关于自由意志和理性的边界。其实对于“物自体”这个概念的描述,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就会觉得和佛教说的“自性”相似,让东西方的哲学产生了奇妙的时空联结。

所以想沿着康德,来探讨一下佛学中的自性与因果,康德本身也有一定的宗教信仰,他提出的“不可知的物自体”就带着一股神秘气息。不过在这里,我不想将佛教的理念看作一些宗教内容来解读,我更多地是想聊聊佛教的哲学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果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也分别出了几个派系,不同派系都有一些理论差别,但“缘起”都是佛教的核心本体,也就是关于因果的理论。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杂阿含经》卷十二

对于“缘起”的定义,解读为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在彼此因果的相对关系下才可以说它的生起与存在。我认为佛学的宇宙观与本体论都是带有辩证色彩的,在这点上和决定论的因果律完全不同,在我看来,佛学的因果缘起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定论,而是相对运动的。

佛教因果论是把因果看作宇宙的规律,世界物质现象都有相互的因果关系,但这不是纯粹理性的,而是贯穿了个人道德行为的修持,主要注重的是思想行为的因果,即不同的因果带来不同的人生趋向,来劝导世人要多种善因,最后能够超脱因果流转。

有句话叫“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想正是描述得佛教的因,也是作善业和作恶业,我理解"业”就像是蝴蝶效应,业不是直线型的因果,我们作善业不一定马上就会得到果,但这个“缘”已经有所不同,我们的人生也在悄然中有了改变。

缘起性空

在我国不同的佛教派系中也对“缘起”的核心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并逐渐构成了理论体系。比较原始的是“业感缘起论”。

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有情识的生物的业因感召而生成的,并把人生现象分为了”十二因缘“。

我国不同的佛教门派对业感缘起也有不同的理论诠释与发展,而我听得比较多的”缘起性空“这种说法也是来自于大乘中观学派的中道缘起论。

我认为龙树大师的学说很有哲学思考,他提倡中道观认为缘起是有无的统一,我们的认识都从感性开始,是内在外境相互作用而这都是自性空的。同样这套理论也不提倡因果宿命论观点,八不缘起里面也强调不能执着”生灭“,肯定事物是刹那不停变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性空”本身确实是具有神秘宗教气息的,“空”就是不可用语言描述和概念认识的存在,但这和西方哲学上的“不可知"不同,在佛家思想里,现象界虽”空“但可以用佛教智慧去直观和悟,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也是阐述如此。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因为缘起就是无自性,“自性”是独立不变化的永恒本性,自作自成自有,本质具足。这和康德的“物自体”听起来有所相似之处,但细细想来我认为这两者还是不同,因为性空是有与空幻并存,因缘所生就等于不真实,与自性是对立的,而"物自体”更多是划分了现象界理性的边界,但我想他们都有一层积极的意义-不可执。

关于佛学的理论内容这里只是一个浅入,有更多东西都未曾展开,欢迎大家讨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