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央行"地量"逆回购操作仍在持续进行中。7月11日,央行网站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1%,与此前持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以来的7个工作日中,除了7月1日央行开展了100亿元规模的逆回购外,央行已连续6个工作日开展30亿元规模的逆回购操作。这一逆回购操作规模也是年内央行在市场资金投放方面的最低值。

更早一点,在6月底月末、半年末的交替之际,央行为了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多次开展千亿级别逆回购操作。7月4日-8日的一周内,相关逆回购投放到期量为4000亿元,连续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下,当周净回笼规模达3850亿元。而7月11日有3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1年2月以来,央行近乎常态化的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并在假期、月末等时间节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投放规模。而在跨过半年时点后,央行将常规操作量降至30亿元,也引得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走势猜测纷纭。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央行在2021年1月也曾开展散量逆回购操作,随后资金面快速收敛,资金利率回归政策利率附近运行。当前的资金面环境与2021年类似,但是基本面环境有差别。

"当前的经济正从疫情中逐步回暖,内生增长动能仍在修复之中,2021年初的剧烈调整并不适合当前的经济和市场,预计货币政策的微调和资金利率回归政策利率将会相对平缓。"明明进一步分析称。

另外,虽然央行逆回购投放明显缩量,但资金面仍保持宽松。在资金面上,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小幅上行0.7个基点,报1.223%。7天Shibor下行2.4个基点,报1.627%。回购利率表现上,7月11日,7天期回购定盘利率(R007)报1.6%;更具代表性的7天期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DR007)报1.55%,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对此,明明指出,央行30亿元逆回购操作加剧市场担忧,主要源于6月以来票据利率有所走高表明信贷市场有所回暖,经济基本面修复的趋势愈发明确;猪肉价格上涨下通胀预期升温。此外,"稳预期"目的之下,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资金利率低位运行近3个月,而随着本轮局部疫情进入扫尾阶段,资金利率低位运行的必要性需要再评估。

6月下旬以来,央行方面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受到广泛关注。6月23日,央行副行长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6月27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采访中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而在6月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中,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同时,会议内容中删除"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并增加"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表述。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走势,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央行3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通常货币政策会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短期一般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主要是做预期管理,表明货币政策会逐渐向‘常态的适度宽松模式’回归。"

明明则进一步表示,近期货币政策信号释放动摇宽松预期,市场对资金市场会否迎来变局、货币政策会否微调的担忧都有所升温。"综合市场表现和流动性净回笼的情况来看,足以说明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的转变。近日连续开展30亿元逆回购操作,或指明后续货币政策将从危机模式向常规模式切换。"明明分析称。

明明认为,更进一步,除了货币政策模式转变,进入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料将进入重估阶段。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下半年财政政策在加快支出、落地生效的基础上,还需要观察和判断下半年经济走势,以决定是否使用增量政策。后续一段时间,随着货币政策从危机模式向常规模式转变,经济进入疫后的"填坑爬坡"阶段,财政政策等也将进入观察和重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