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1月16日深夜,北京的天空飘着雪,天寒地冻,紫禁城却突然起了一场大火,太和门被烧毁。

消息传出后,慈禧大怒。光绪帝的婚事将近,皇后的轿子必须要经过太和门,这离奇的一场火像是看准了时间专门来捣乱似的。

皇帝的婚期是断然不能改的,慈禧只能安排裱糊匠们连日赶工,搭了一座纸糊的太和门,远远地看去,颇为怪异。当皇后的大红花轿经过这虚假的太和门,多少让这场婚礼显得有些荒诞。民间都说太和门被烧掉,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兆头。

被古人称为三大幸事之一的洞房花烛夜对光绪皇帝来说,是一个让他尴尬不已的日子。

时光倒退至几个月前,五位秀女站在光绪面前,等着他做出抉择,按照规矩“选后中者,以如意予之;选妃中者,以荷包予之”。

光绪这一年17岁了,在清朝皇帝中实属大龄未婚青年,只因为慈禧恋权,才把光绪的婚事一拖再拖,直到不能拖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位秀女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其中包括慈禧太后弟弟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芬、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以及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

慈禧早已决定让自己的侄女静芬当皇后,这场决赛不过是走一个过场,结果已经内定,但慈禧还是想试探试探光绪的态度,看看他是否听话,于是对光绪说道:“ 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予如意可也。”

光绪看了看几位秀女,心中已有人选,但被慈禧约束多年,不敢自作主张,他对慈禧说道:“ 此大事当由皇爸爸(慈禧)做主”

一向强势的慈禧让光绪自己决定,天真的光绪以为自己翻身做主人了。他面带微笑,拿着玉如意走向了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看来看去,就属这姑娘最漂亮。

就在光绪奔向幸福之际,慈禧突然叫道:“皇帝!”声音不大,但充满了威严。

短短两字,对光绪来说,宛如晴天霹雳,这是赤裸裸的警告,光绪妥协了,他面如死灰,把玉如意交给了静芬。

静芬比光绪大3岁,既没有美丽的外表,也没有有趣的灵魂,慈禧让自己的侄女当皇后,完全出于私心,既能巩固娘家势力,还能帮自己监视皇帝,实在是双管齐下,至于光绪的心情,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的新婚之夜,注定很尴尬。看着眼前的新娘子,光绪忍不住大哭了起来,说道:“姐姐,我们还是做姐弟吧,我实在是没办法”,没办法爱上眼前这个女人,原因很简单,静芬的长相实在是让光绪帝爱不起来。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评价道:“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新婚后的生活,对静芬来说如同死水一般平淡,皇帝忙着和珍妃谈情说爱,完全忘记了静芬的存在,只有在被慈禧太后批评的时候,光绪才象征性地来到静芬的宫里,坐一会儿就走人。

隆裕皇后的性格懦弱,不善言辞,平时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仅是光绪,就连慈禧都不喜欢这个侄女,怨她太不争气,没有给自己长脸。看看慈禧,最初进宫仅仅是一个贵人,靠着自己的心计和手段,一步一步成了大清的最高统治者,而静芬呢,却把一手好牌打烂。慈禧在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同时,难免更加瞧不起静芬。

最初的日子,慈禧是偏爱珍妃的,珍妃长得漂亮,性格也很活泼,给死气沉沉的皇宫带来了不少朝气。

后来,珍妃因为恃宠而骄,失去了分寸,不仅穿衣招摇,还在宫中卖官赚钱,慈禧知道后,命人把珍妃狠狠打了一顿。

珍妃得罪慈禧的事情,在光绪看来,皇后肯定在慈禧面前说了不少珍妃的坏话,他对静芬更加怨恨了。

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自传中八卦道,光绪每次遛狗路过皇后的寝宫附近时,总是放任几只狮子狗在皇后的宫殿前撒尿,他微微一笑就像是一个恶作剧的小男孩。

光绪的性格多少还是有些幼稚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始终没有斗过慈禧的原因。

光绪,珍妃,慈禧之间从最初的暗流涌动到后来的直接开撕,静芬始终是一个局外人。

光绪因为变法失败,被慈禧囚禁期间,只有皇后静芬能去看他,然而光绪的心情已经差到了极点,他失去了自由,理想,爱情,却对慈禧毫无办法;他心中满腹怨气,却无处发泄。

有一次,静芬前来看光绪,光绪发起了脾气,把静芬头上的发簪扯了下来,随手丢在地上。面对暴力,静芬毫无怨言,仍然每天去看望光绪,时间一长,光绪偶尔也和静芬说几句话,对静芬来说这是她一生中难得的美好回忆。

1908年,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慈禧生前留下遗诏,让2岁多的溥仪进宫当皇帝。

静芬是媳妇熬成婆,成为了隆裕皇太后。她最初也想学学慈禧,尝尝大权在握的滋味,然而隆裕皇太后没有慈禧的手段,驾驭不了群臣。慈禧为了防止隆裕太后专政,在临终前,指定了溥仪的父亲载沣当摄政王。

论能力,隆裕皇太后不如载沣,几番较量下来,她认清了自己的实力,不再争权。隆裕一辈子没当过妈,不懂得怎样带孩子,和溥仪也不亲近。溥仪年纪小,整天哭着要回家找妈妈,有够尴尬的。

在溥仪的回忆中,隆裕皇太后是一个爱哭的人,无论是家事国事,都让她操碎了心。

清朝的光景是一天不如一天,不能随时代进步,注定要被淘汰,历史是有周期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清朝廷只能把赋闲在家的袁世凯请出来,袁世凯趁机要求载沣辞职,后来又让隆裕太后顺应形势,请清帝退位。

清朝早已经尽失民心,就算死赖在台上不走,早晚也会被赶下台。财政早已亏空,压不住各地的起义。至于兵力,早已腐败不成样子,只剩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隆裕皇太后深思熟虑后只能答应袁世凯的要求,至少留个体面。按照袁世凯开出的条件,清皇室还能继续被优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2年2月12日,紫禁城的养心殿,举行了清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隆裕皇太后和6岁的宣统帝上朝会见大臣,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大臣们不再下跪,改为鞠躬。

看到摆在面前的《清帝退位诏书》,隆裕皇太后的神情变得黯淡起来,随后在上面盖章。因为心情难过,她忍不住失声痛哭,懵懵懂懂的小皇帝也跟着哭起来,不少大臣都在抽泣。

这一幕是历史性的一刻,结束的不仅是一个时代,而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另外还有一层重要的意义,由清朝到民国,实现了和平过渡,避免了改朝换代时触目惊心的流血冲突,对各方而言都是一件好事,隆裕太后因此被夸为“女中尧舜”,然而太后心中苦,总觉得自己愧对列祖列宗。

此后的隆裕皇太后一直郁郁寡欢,整天愁眉苦脸,仅仅一年时间就离开了人世,和光绪葬在了一起,生前身不由己的两人,死后也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