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的校花是一个什么样的江湖地位?

晚年的郑秀,对着镜子梳头发,她抚摸着自己不再光滑的肌肤,不禁地感伤了起来。

“她,曾经也是清华的校花……”

可却逃不过岁月侵蚀,成为一名老妪,更难过的是,她是一个被抛弃的老妪。

从校服走到婚纱,清华的校花嫁给了清华的才子,原本多么郎才女貌的一对夫妻,是怎么走到相忘于江湖的落魄结局?

曹禺和郑秀结婚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郑秀第一次见到曹禺,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身边的女同学指着舞台上的“娜拉”,说这个女同学演技可真不错。

她瞧着有趣,也多注意了几眼,没想到对方刚好看过来,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舞台上“娜拉”的眼中,出现了一抹惊艳。

还是高中生的郑秀虽然坐在台下,但她好像才是最万众瞩目的那个,很多男同学都在偷偷打量这个漂亮的女孩子。

她生得肤白貌美,身材高挑,在人群里属于鹤立鸡群的漂亮。

戏剧结束之后,曹禺通过朋友的介绍,成功和那个漂亮女孩搭上了话。

郑秀看到对方卸了妆之后,竟然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男生,这还真是让她大吃一惊。

曹禺清华毕业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曹禺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才子,这些学弟学妹都会缠着他问很多关于大学的趣事,曹禺待人温文尔雅,耐心礼貌。

尤其是对这个长相漂亮的郑秀,印象深刻,他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能够在清华相见。

一年之后,郑秀考上了清华大学,就读于法律系,一进校门便被封为了新一届的“校花”。与之而来的,还有大家对她身世的了解。

郑秀的父亲是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这样的家世背景吓退了很多“想吃天鹅肉”的男生,但是,其中并不包括曹禺。

曹禺的家世虽然不及郑秀显贵,但是父亲曾经出任过总统的秘书,可惜后来抑郁不得志,但曹禺好歹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会轻易被吓退。

再说,当时年轻人中,时常谈论自由平等的恋爱,所以门当户对的思想,一时被摒弃在青年人的脑海里。

郑秀清华毕业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秀刚进大学,就受到了曹禺的猛烈追求,但是她初来乍到,对于学校的很多风云人物并不知晓,所以便以“刚进大学,还不想恋爱”的理由拒绝了。

但是曹禺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在呕心创作一出舞台戏剧,然后顺理成章邀请了清华的“校花”来饰演女主人公。

而作为编剧的曹禺,也顺理成章地拿下了男主人公的角色。这样明目张胆地“刻意为之”,校友都心知肚明,曹禺在给自己的爱情制造机会。

而郑秀,也不负吃瓜群众的期待,答应出演女主角的戏份。

那朝夕相处排练的日子里,曹禺耐心而又温柔地为郑秀指导戏剧表演上的一些诀窍和方法,排演结束后,也会绅士地送她回去女生宿舍。

有时两人的路上会谈论很多彼此的兴趣爱好,月光冷冷挂在夜空中,为青年男女照亮了校园里的小路。

曹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月的亲密相处,让郑秀对曹禺的好感直线飙升,她觉得曹禺的性格,就像完全在她的审美择偶点上,她喜欢曹禺的温柔细心,喜欢她讲话时曹禺倾身认真听的模样,喜欢曹禺看着她拘谨笑的样子。

他们排练节目站在一起的时候,同学们都说他俩是般配的一对,日子久了,难免不互生情愫。

可惜他们的公演即将结束,此后怕是很难再像这样亲密接触了。

但让曹禺意料不到的惊喜,突然砸到了两人的头上,公演的成功,让这场戏剧得到了一致好评,于是在广大同学的要求声中,又继续出演了七八场。

就这样,曹禺和郑秀顺理成章地在校园里谈起恋爱来,他甜蜜地牵着她的手,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坚定地向心上人诉说自己的梦想。

他想永远都和郑秀在一起,并且想要成为中国非常厉害的剧作家。

很多年后,他的这两个愿望都有实现,只是可惜阴差阳错,此失彼。

曹禺中年带孩子出去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年的暑假,曹禺灵感爆发有一个很棒的剧本构思,他拉着恋人郑秀的手,像是一个孩子那样恳求道:“可不可以为我,留在学校里。”

望着曹禺深情的眼眸,郑秀心里生出一片柔软,她便和父母告歉,决定暑假留在学校陪着曹禺创作。

和郑秀在一起的那段时期,是曹禺人生戏剧创作的高潮期,就连《雷雨》这部优秀的话剧,也是在那个浪漫的暑假里完成的。

在整个创作的过程,郑秀是他第一个读者,她流着泪读完这曲折悲伤的故事,由心底赞佩着曹禺的创作天赋。

所谓红袖添香便是,曹禺在一旁创作,郑秀在一旁为他眷写稿子。

而后《雷雨》这部话剧在国内大爆起来,曹禺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青年剧作家,一时风头无两。

曹禺和方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秀回家之后,兴奋地牵起曹禺的手,由衷地赞叹道:“人家都夸你是‘神’呢,你在创作上真是才华横溢。”

曹禺是一个内敛谦逊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夸奖便得意忘形,他知道自己离梦想的高度还有很远的距离。

他继续埋头书桌创作,接连又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话剧《日出》、《原野》,也皆受到了一致好评,凭借这些,曹禺在当时的文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逆转了落魄的穷学生境况。

事业上的轰鸣得意,爱情上自然也不落下乘,老天对于努力的人,常常不吝啬运气的馈赠。

曹禺成熟内敛的气质,博得了郑秀家人的好感,他们觉得将性子活泼的女儿嫁给具有文人气质的曹禺,再合适不过了。

曹禺和郑秀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1936年的11月26日,两人在南京举行了订婚仪式,当时来祝贺的都是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就连巴金老先生也送了一个洋娃娃以恭贺两位新人早生贵子。

那时郑秀已经毕业了,凭借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头衔,可以取得很好的工作和成就,但是郑秀没有力争上游的进取心,也没有像其他女同学那样纷纷留洋深造。

那个时候的郑秀,是一个沉溺在爱情美好的小女儿,她一生都过得滋润顺当,大法官的父亲并没有让她吃过什么苦头,一辈子都是被父母宠爱的娇娇女。

就连未来的婚姻,法官父亲也希望,曹禺能够为了他的宝贝女儿来到南京生活扎根。

曹禺真的去了,背井离乡,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南京,只要心爱的姑娘能够开心,他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两人的爱情和婚姻。

曹禺和方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南京居住下来,到一所刚成立的戏剧专科学校任教,这对于一个清华的研究生来说,实在是有些屈才了。

但每次工作结束之后,能够看到未婚妻甜蜜的笑容,便觉得环境的不适感一扫而光。

当时的郑秀在审计部做着小职员,这也算是一个正经编制的工作。这对曾经在清华校园里大放异彩的情侣,却在毕业之后,搭起帐篷过着自己甜蜜安逸的小日子。

只是婚后一两年,曹禺终于发觉当时的决定有些草率,和郑秀的日子固然蜜里调油,只是这生活也太过分安逸了吧!

因为婚后的郑秀变了,在他们生育了两个女儿之后,加上跟随工作的变动,郑秀便觉得自己忙不过来,于是辞掉了工作,想着专心在家里带孩子。

曹禺考虑过经济问题,但是郑秀觉得问题不大,如果节省一下的话,曹禺的工薪是足以养活全家的,再说还有父亲大人的救济。

晚年的曹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郑秀安心地在家里带孩子,曹禺工作忙碌,她便在他下班之前,将热气腾腾的饭菜做好端上桌来。

曹禺夜深伏案创作的时候,她就提前给他备好一壶浓茶或者咖啡,时而还会送上一份夜宵和糕点。

曹禺的衣服也都是按时的洗好归置,就连家里也被闲着没事的郑秀打扫得整洁干净。

看到这样的一幕幕,曹禺心里觉得,似乎妻子全职做家庭主妇也挺好的。

但这样的日子用不了多久,该有的弊病就出现了,其实女性在家里做全职太太是非常有风险的,这个风险不在于丈夫会嫌弃你而变心,因为很多的家庭主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邋里邋遢。

方瑞侧颜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全职太太不但能够将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在外人面前依然身姿窈窕地谈笑风生,对于郑秀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但是很多全职太太,就败在了在安逸闲适的家庭生活里,逐渐失去了上进心,在家长里短和闲言碎语里逐渐失去高学历独立女性的风姿,也逐渐变得婆婆妈妈。

当时文人的妻子,有很多像郑秀这样在家里做全职太太的,比如林徽因也做过全职太太;女留学生的陈衡哲,也因为丈夫孩子的原因,做了全职太太;工作体面,原本担任周总理秘书的陈布文,也回归家庭做了全职太太。

但是她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是,她们退居在后,是由于婚姻和子女不可抗拒的因素,比如孩子需要培养和教导,丈夫工作实在太忙碌,他们的隐退是考虑到将家庭的利益最大化,以支持和帮助丈夫出色的事业。

郑秀和两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郑秀不一样,她当家庭主妇,是因为觉得工作索然无味,加上不缺金银,贪恋没有出嫁前那样闲适愉悦的生活。

只是出嫁前,她可以出去和留学生社交和跳舞,可她是婚后的妇女,又是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四川异乡,便只能加入到“本地宝妈群”里,参与她们吃瓜子唠嗑,喝茶打麻将的活动。

可日子久了,她连家庭主妇的工作,都不上心了。很快曹禺便发现,回家的桌子上要么是冷嗖嗖的饭菜,要么就是饥肠辘辘,积攒了多天的衣服没有洗,孩子也不再被母亲辅导着启蒙学习,而是整天都和本地的小朋友打闹。

他去找郑秀,却发现她在兴奋地和几位太太打牌,这已经是第多少次了,曹禺都数不清了,总之郑秀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想去和郑秀谈一谈,可郑秀却拉着他一起打牌,曹禺不喜这样的消遣活动便婉拒说:“我不会打牌。”

曹禺方瑞和两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郑秀俨然没有察觉丈夫的烦闷,而是拉着他的手臂,往座椅上按下去,然后说:“不会你就学吗!这又不是什么大学问。”

换做别的丈夫,性格暴躁的话就和妻子吵起来了,但是曹禺性格温和,不喜欢辩驳争吵,便只能压下心里的烦恼,陪着一边看着妻子打牌。

可没一会,他就又趁机顺起一本书,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书籍喂饱精神的食粮,不能解决生活里的问题。

与郑秀越走越远,还不是最大的困扰,曹禺已经在平淡的生活里丧失了创作的激情,自从来到了四川以后,他就再也没创作出惊艳的话剧。

他想要喷薄而发的灵感,想要在艺术的领域挖掘出更大的才华。

中间的是方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如今这样无聊安逸的生活,放在普通人的身上,是一种安稳的幸福,但是对于一个随时要保持创新的文学家而言,就像是一把钝刀一样,一点点杀死了那些天赋和才华。

他感到创作的艰涩和痛苦,他讨厌这样的生活和日子,他想要逃离,如果不这样,他的灵感早晚就会枯竭,慢慢地,他对这样的日子充满了敌意和乏味,充满了挣扎与痛苦……

直到,方瑞的出现,拯救了他的人生。

方瑞的身上有一种对男人有着致命诱惑的反差感,她哀静忧伤的神情下,是热烈四溢的炽热灵魂,从她给曹禺的信中就能看出来。

有时,她称呼曹禺“万老师”,有时称呼曹禺为“家宝,我的爱,我的想,我的念!”(曹禺原名万家宝)

曹禺和方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原本是来曹禺家里学英语的,只是她太漂亮了,何况男主人亦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郑秀又忙碌于呼朋唤友打麻将,根本没有发现两人在家里日渐升起的异样情愫。

等她作为女人的第六感终于敏锐起来时,方瑞和曹禺的风言风语已将传得小城人尽皆知了。

原本方瑞身体不好,初来小城不好买到药,便托付给曹禺买药。结果却被有心人造谣方瑞怀孕了。

方瑞还没有嫁人,这样的谣言对于女孩子有着很大的伤害,曹禺出于一种同情的愤怒,对旁人诋毁的言论,选择维护方瑞。

这样的一个温柔含蓄的小姑娘,哪里得罪了大家,被说得如此不堪。

方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秀在麻将桌上,听闻了这些言论,回到家里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曹禺,结果没多久,就看见杨嫂来家里,向曹禺递了一个眼神,曹禺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偷偷溜出去了……

曹禺不知道,郑秀就跟在他的身后。

他在一个茶馆里停下了脚步,认真看着手里的信封,全然没有注意到郑秀靠近的脚步。

郑秀上前迅速抢夺那半封书信,然后摊开一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对着曹禺指责起来:

“你竟然在这里干这种事情!”

其实信中没有什么过分的言论,只是方瑞为了表示感谢的措辞,但是用语上有些暧昧,惹得郑秀勃然大怒。

曹禺方瑞和两个女儿在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禺慌乱起来,赶紧拉着郑秀恳求道:“快点回家吧,不要在这里说什么,求求你,不要再看下去了,把信还给我好不好……”

周围看热闹的人群逐渐聚集,郑秀怒火上头,已经顾及不了这么多了。

“平时让你晒被子,总是说没空,如今倒是在我眼皮子下面递书信,你当我郑秀是什么人!”

曹禺手里还有一半书信没有被抢走,郑秀又想上去抢,曹禺赶紧将信纸吞进了肚子里。

他不得不哀求郑秀:“你不要嚷嚷了,我们有事回家说,你这样喊出来,让她(方瑞)以后怎么嫁人呀!”

“你竟然这么护着她,她既然做得出,我就骂得出口。”

堂堂一个名校毕业的学生,在街头捉住丈夫偷看书信,像一个泼妇那样准备骂人。

对于曹禺这样自持身份的文人,心里觉得十分屈辱。

曹禺和方瑞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整件事情,并没有狗血的出轨戏码,曹禺只是在家庭的苦闷里,急于向外寻求安慰,他和方瑞的感情此时也是,发乎于情,只要妻子处理得当,也会理智的止乎于礼。

可郑秀俨然不知,什么叫“处理得当”,她的言行反而大大刺伤了曹禺的自尊心,更是被伤害透底。

最终曹禺宁可在婚内,带着方瑞离开小城,到其他地方同居,也绝不再和郑秀握手言和,冷静处理。

晚年的曹禺也曾经说过:“在这件事情上,她有错,我也有错。”

郑秀没有很好的镇静下来和丈夫分析婚姻出现的问题,而是抓住错误的尾巴,大肆向外人宣扬,让曹禺的羞耻心被一次一次的暴晒在众人奚落嘲讽的眼光下。

曹禺对于郑秀的失望,一气之下,远离了风言风语的小城。

这婚姻破碎的结局,都有他们自己推波助澜的原因。

曹禺方瑞和两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曹禺倔强地要和郑秀离婚,但失去曹禺的郑秀才真的慌乱起来,她开始去做饭让女儿给曹禺送去,总是嘘寒问暖递信问消息。

郑秀甚至放弃父亲为她做好的打算,也要留在这里倔强地等待曹禺的回心转意。

他的父亲,离开之前伤心地说:“你跟着不再爱你的曹禺,难道就忍心抛弃爸爸吗?”

她哭着向父亲道歉,却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曹禺。

后来她做了很多事情,都属于一种‘自我感动’式的拯救婚姻和家庭,她以为她的付出能感动曹禺,力挽破碎的婚姻,但其实都已经是一盘散沙了,可郑秀还在那里继续搭建那个爱情的蜃楼。

她很怀念那在清华时候的时光,爱人风光无限,年少得意,自己又是校花和才子的女朋友,她们的爱情那样的美好令人怀念。

曹禺和方瑞以及两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甚至开始不停地去温习和缅怀那些美好的日子,更加沉溺其中,不愿意出来。

可是曹禺已经厌烦了,他对这段婚姻只有不好的阴影,对于郑秀“卖力”的恳求和弥补,只觉得挣扎和抵触。

就像是一个美好的方糖,已经发霉长了菌斑,可是它又拼命弥漫甜蜜的味道,不但不会吸引人靠近,反而让人心里更加抵抗。

两人离婚那天,在法院里,郑秀听完裁决书,想到13年的婚姻,就此落魄收场,一时没有忍住便放声大哭了起来。

她哭得很是伤心,让站在一旁的曹禺难过的心里不是滋味,没一会,曹禺也痛哭了起来。

陪同而来的朋友,看着两人伤心的模样,都忍不住叹气。

曹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郑秀带着两个女儿生活,一直没有再嫁,她将她们培养成才,甚至一直在打听曹禺的境况。

1989年,郑秀因病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心心念念曹禺的名字。

“家宝,家宝来了吗?”

可直到最后闭眼,她都没有看见她的家宝,而是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在她的葬礼之上,曹禺也没有到场,而是送出了一个硕大的花篮,成为了葬礼上,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来悼念郑秀的朋友,都无一不唏嘘哀叹,这一对冤家的平生。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曹禺笔下的一出戏剧,曾轰轰烈烈地爱过了,可舞台的剧本还没有落幕的时候,她早早离开了舞台。

一如当年,他们在学校的那出自编自演的戏剧:

曹禺站立在舞台的灯光下,注视着穿着舞台装的女主角郑秀,缓缓挪着步子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