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二战历史上,日本是最后一个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最终迫使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是那两枚造成了数十万杀伤的原子弹,这或许让人感到好奇,日本在侵略地盘逐渐丢失,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却依然喊着“一亿玉碎”的口号,那么他们投降前究竟留下了多少兵力?实际上大量历史专家认为,如果不是美国原子弹,这一仗还有得打,不妨让我们来好好看一下。

二战当中,日本有四个战区规划集团军,分别是守卫本土的“国内军”,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驻屯中国东北防御苏联的“关东军”和侵华的““中国派遣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战场,在二战初期,关东军作为侵华的大本营,加上东北厚实的工业基础,关东军也成为了日军最为精锐的力量,包括13个师团和2个坦克师团,共计85万人。至于中国最为主要的对手,“中国派遣军”,最巅峰达到了105万人。

不过在抗战胜利前夕,随着日军的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利,部队不断的南下或者抽调回本土防御,比如在1945年5月,就抽调了9个师团调集到南方军,至于“中国派遣军”部分则抽调更多,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22个常备师团,调往太平洋战场13个,转隶1个给关东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战争后期,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无论是装备还是素质都大幅度下降,由退伍的老兵或者是年轻的新兵进行补充,最终在投降的时候,关东军分布在东北和朝鲜的31个师团,达到了96万人,而冈村宁次在我国关内受降的日军为1056000人,另外还有3.9万名日本海军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南方军补充力量,虽然偷袭珍珠港,他们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同时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但是日本人也确实有一些依赖和底气的,太平沟战争期间,南方军原本只有10个常备师团,然而随着抽调和补充扩增到了34个。

至于日本本土,自然是日军防卫的重中之重,包括库页岛北部和千岛群岛地区,共计240万人,分布在各个重要的城市,尤其是京都和东京附近,更是密密麻麻,有着众多高炮部队严阵以待,这让盟军的飞机,很难轰炸到日本的腹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日军投降前,包括临时的动员兵在内,总数达到了惊人的700万人,说完人数,再让我们看看装备。我国受降的装备,包括68万支步枪、6万支手枪,2.9万挺机关枪和1.2万门火炮、383辆战车(坦克装甲车)、1.5万辆卡车和1066架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缴关东军70万支步枪和4000门火炮,至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本土,一共缴获248万支步枪、8.1万支手枪、18万挺轻重机枪和20万挺火炮、2970辆坦克和1.2万架飞机。当然,这里的火炮飞机包括了日军小型掷弹筒和自杀性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即便是到了最后的关头,日军军工厂依然能够让他们数量众多的部队维持大规模的战斗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如果不是原子弹,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