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7月8日文章,原题:与中国脱钩?目前恰恰是进军中国的机会
“中国脱钩论”目前在韩国甚嚣尘上。一名曾陪同韩国总统参加北约峰会的高官刚说了句“比起中国市场,韩国更应该聚焦欧洲市场”,韩国股市就上演了中概股暴跌一幕。但目前,福布斯评选的全球500强企业均已进军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去年,奔驰汽车在华销量达到275万辆(居全球销量榜首),占去年奔驰总销量的38%。在美中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激烈博弈的背景下,中国大量购买空客的飞机,以强大的购买力向美国波音公司等施压。
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原则是与市场走近,销售的原则是建立影响力,无论从市场还是影响力角度看,中国都不应是我们摈弃的对象,反而需要进一步去开拓。目前韩国社会热议的“与中国脱钩”战略的论调很荒唐。韩国GDP60%来自贸易,韩国出口中,中间材料的占比达88%,这些是制造业国家所需的东西,而非美欧等消费国想要的。若韩国想抛弃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去提高在美欧的消费市场份额,就得改变韩国的工业结构。可过去用三四十年发展形成的韩国工业结构,岂能在三四年内就能改变?
要知道,如今已不是政府一句话就能改变工业结构的年代了。企业的属性是逐利,管你政府怎么干预。特斯拉就是典型案例——在中国投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动车制造厂。理由很简单,因为市场和供应链都在中国。目前,中国电动车销量占全球市场的53%,且电动车电池所需的锂、钴、锰、石墨产品等主要材料的59%至100%供应源均在中国。
还有,所谓的外交关系,无非是追逐各自利益。目前主导韩国舆论场的“安保靠美国、经济靠中国”或“与中国脱钩”等争论,其实毫无意义,利益和务实才是最高目标。疫情蔓延的当下,同盟关系其实是根据各国利益上演的一场秀,各谋生路才是本质。尽管韩中不是盟国,但对华出口占据整个韩国出口贸易的28%这个现实,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欧洲(14%)和美国(15%)不能马上替代中国,至少10年内很难做到。
我们应停止空洞争论。要不要与中国脱钩,这个问题不能由那些从未在华学习工作过的政客和媒体人来回答,而要交给那些在华投资建厂的企业家回答。(作者是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金惠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