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陈婷婷图/资料图

7月11日是第33个世界人口日。近年来,我国进入人口零增长区间,人口老龄化严重。如何促进我国人口平衡发展?7月8日,在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世界人口日专题座谈会”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侯佳伟指出,通过调查发现,对孩子的喜爱,尤其是有了子女后可能带来的愉悦是人们生育行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但是儿童无人照料、经济负担重、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养育孩子太费心、住房困难、教育资源紧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等是阻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童无人照料是不利于生育的重要原因

“明年全球将迎来世界80亿人口。人类即将站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人口规模由增加变为减少。我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2021年仅比2020年增加48万人,进入人口零增长区间。”侯佳伟说。

那么,影响育龄人口生育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了明确育龄人口的生育行为决策因素,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明忠向记者介绍,近日,对广州市18-5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673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人们之所以生育,其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增加家庭乐趣(15.37%)、喜欢孩子(13.94%)、传宗接代(13.90%)、养儿防老(11.60%)、来自父母社会的压力(10.77%)、巩固夫妻感情(9.94%)、履行人生职责(9.48%)、没有想过原因(8.70%)、政策支持(4.97%)和其他(1.33%)等方面。

罗明忠说,“对孩子的喜爱,尤其是有了子女后可能带来的愉悦是人们生育行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天使到人间可能带来的喜悦’让人们憧憬有孩子的家庭生活。”

同时,罗明忠也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有利于提升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和职业发展稳定、伴侣支持、家庭收入较好、健全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生育激励政策、父母和亲属的建议等。而对生育意愿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儿童无人照料、经济负担重、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养育孩子太费心、住房困难、教育资源紧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等。

“可见,高收入者因良好的经济基础本来拥有较好的生育条件,但可能因职业发展受限而对生育持谨慎态度;低收入者则因经济基础较差对生育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心存顾虑,但出于‘养儿防老’考虑又有生育子女的愿望。”罗明忠说。

对此,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董玉整指出,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不够,经济能力很有限,工作压力也很大,无力承受婚育。但实际上,家庭、政府和社会还有许多支持我们婚育的现实力量。

“在全省稳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快完善生育服务支持体系。”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一级调研员林洪表示,目前全省正加快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与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活动,继续实施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部分人想生“无法生”高龄危重症产妇占70%以上

2022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继续下降。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广东出生人口数量已连续三年保持在第一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朱颖贤说,“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数据来看,近两年基本持平,但高龄产妇、危重症产妇数量猛增,占70%以上。”

同时,专家们也发现了一部分人想生而“不能生”问题较严重。广东省生殖医院副书记、纪委书记周雪梅介绍,首先,我国育龄妇女的不孕症发生率已经攀升至12%-18%;全省有关专家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推算,育龄期的不孕不育夫妻占比为15%左右。其次,在登记结婚的女性中,35岁及以上非最佳生育年龄的育龄妇女占比正逐年上升,晚婚晚育与不孕不育增加的趋势高度重合。人工流产、重复流产、高危流产、流产年轻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妇女生殖健康和生育能力,导致不孕不育、早产率上升。第三,目前全省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费用尚未纳入医保报销,部分患者因负担不起高达数万元的费用而未能及时和有效治疗或延迟治疗,最终造成新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导致“不能生”的问题凸显。

因此,周雪梅也指出,全省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快补齐生育相关公共服务短板,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三点建议

当下,我们如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元亮在会议上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大力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实施妇幼健康保护工程,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做好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精准落实三级预防措施。二是要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支持诚实守信、运营规范的托育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方式,加强托育服务行为监管,促进托育服务优质高效发展。三是要努力减轻家庭婚嫁、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生育奖励假、父母育儿假等制度。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保障职工生育休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