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都知道《广陵散》,那是一段凄美的故事。

哪怕是如今,我们再回想魏晋时期的那段往事,也依然不禁唏嘘不已。到底是怎样的魅力,可以让人无惧生死?到底是怎样的友情,能让人如此珍惜?到底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够如此动人心魄?同时代的士人,又怀揣着什么样的感情,去面对这一切?

如今,《广陵散》不在了,古人只留下了那些故事,还有,琴。

正是因为琴还在,魂也就还在。哪怕世人不闻《广陵散》,可《广陵散》的精神也依然还在。它通过世世代代热爱古琴的人,不断地传承着。这精神,既感染着弹琴的人,也感染着听琴的人。哪怕你不懂琴,但那种对于琴文化的热爱,也一定能够深深地打动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广陵散》的音韵到底如何,世人已经不能确切地知晓。但读郭平老师的《广陵散》小说,我似乎看到了现代人对古人的知音回敬。

郭平,他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院教授,同时,他也是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以及,古琴演奏家。这世上的文学家很多,而古琴家很少。像郭平这样既懂文学,又懂古琴的人,只能说是更少。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郭平的这本《广陵散》小说,就是一本描绘爱琴之人精神境界的作品,与琴有关的一切,都完美地呈现在了这本小说中。只要你读到了它,就说明,你和琴,有着化不开的缘分。

3.

古琴演奏,这是一个孤独的行业,曲高和寡,和少部分顶尖的文学一样,知音甚少。但也正因此,知音才更可贵。

几千年以后,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中国人的文化推崇,暗流汹涌。没有谁不渴望拥有知音,但首先,我们要活明白自己。只有我们真正地懂得了自己,我们才能把思想与才情释放出来。

书中的徐大可和周明的友情,道尽了人生的苦辣酸甜。只可惜,一个单纯,一个世故,终于还是不能走到最终。一拍两散,大概已是注定的结局。可终究,在音乐的层面,他们是知音,无人能够代替。

郭平老师的这本《广陵散》,道尽了当下人们的精神危机,哪怕是我们觉得神圣的领域,也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纷争。想要活得出淤泥而不染,非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周明拿到了那把叫作“长清”的古琴。这把唐代的古琴,越过了它最美的顶峰,在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天,终结了它的震动。这似乎也充满着无尽的暗示,既有对过往的告别,又有对新生的期待。

嵇康洒脱的身影,古琴家对琴文化的热爱,周明与徐大可的惺惺相惜,千百年来,人们的精神传承,都指向了这些文化本身。

没有什么可以取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知音难觅,世俗难避,但不管怎样难,都希望终于有人,能够像我一样懂你。这也正是《广陵散》这部小说,最为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