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当年被经营者看重的消费者口碑,在互联网时代成了一种新型的消费经济——种草经济。人们通过互联网与陌生人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和经验,不仅能让观望者听到“过来人的建议”,也能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群体,收获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当大家享受“种草”带来的便利时,一些“杂草”也野蛮生长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续加班一个月的小郭,终于把调休和年假的时间拼接成了一个12天长假,他便想着出去旅游一圈,放松一下,由于国内著名景点都已经去过了,他就想试试一直关注的旅游博主“履行”推荐的小众景点。

不得不说“履行”发布的景点推荐内容着实令人“心里长草”,不仅有妙笔生花的文采还有敏锐的镜头捕捉,让人十分向往。最终小郭在众多推荐中,选择了一个被称为“超好拍秘境”的网红打卡景点。

然而等他实际到该景点后,却发现所谓的“超好拍秘境”就是一间蓝色的破木屋。舟车劳顿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荒芜,很显然,小郭被这个网红景点坑了。满心失望的小郭又打开了“履行”关于此景点的描述,文字中曾让他十分相信的“真实”“亲历”“美轮美奂”,此时却让他十分恍惚,他仔细看了一会儿,才从字缝中看出字来,原来满页都写着两个字“欺骗”!

事实上,被“种草帖”欺骗过的不止小郭一人,北京市的刘女士在出游前也会看旅游网站上旅游达人们写的攻略、笔记等,她认为这些内容对自己旅途中少走弯路、发现新景点很有帮助,看得多了,经历的多了,刘女士也总结出了一些门道,现在她已经能从博主推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话术中辨别出哪些才是真正的放松去处,哪些是“滤镜景点”。

“种草笔记”最初是真实消费者的体验和评价,有的商家发现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推广,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于是形成了新的推广方式,如果能让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到货真价实的服务和商品无可厚非,但若利用人们对原创内容的信任,招募写手代写、代发所谓的消费体验,通过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内容,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引导其进行购买,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这种推广方式实际上对消费者产生了广告效应,需要按照《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规范,若商家对其商品或服务的性质、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会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那么就构成了虚假宣传,将有监察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甚至会吊销营业执照。

以分享之名,行营销之实,虽然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利益,但商家的信誉却会被点点蚕食。虚假掩盖不了事实,消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崩塌的还是商家自己。信任是无形的财富,建立起来不容易,但破坏起来,一张“照骗”足矣。